资讯 > 编辑推荐 > 类黄酮化合物活性作用解析
对于功能食品而言,功能因子的活性是衡量其实际作用的核心因素,也是产品的生命线,因此提高功能因子的活性成为时下研究热点。类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等植物中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研究表明,类黄酮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防癌、抗突变、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
类黄酮化合物主要指2个苯环(A-与B-)经由中心三碳链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以C6-C3-C6为基本碳骨架的化合物。依据三碳键(C3)的氧化水平和B环连接位点的差异等,可将类黄酮化合物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花色素类、查尔酮类、橙酮类、黄烷酮类、异黄烷酮类、黄烷醇等。酚羟基上连接多种官能团便形成了多样的黄酮衍生物,这些衍生物根据配基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这便是类黄酮化合物结构复杂多变、功效多样化的内在原因。
随着现代提取技术的不断完善,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不断提高,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协同、酶提取等技术已经使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成为现实,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及功能性食品中。然而,功能性食品一直为人诟病的问题却一直存在,那就是作用有多大。问题诚然存在,但科学研究却在不断揭开功能因子的神秘面纱。类黄酮化合物在植物中通常与其他化合物共同存在,进入人体后也会与人体内的其他化合物产生相互作用,因此,认识类黄酮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充分利用并发挥其功能活性的基础。
类黄酮功能食品在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环节,产品体系和人体内环境。类黄酮成分一般不会独立存在,常与其他物质组成混合产品体系,体系的温度、Ph、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等都与功能因子的稳定性与活性息息相关。进入人体之后,类黄酮化合物又进入更为复杂的环境,其活性的发挥更是未知数。下面着重分析类黄酮化合物与其他几类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探讨提高活性的途径。
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无论是植物体原生环境,还是人体环境,与碳水化合物的接触的比例非常大,类黄酮可以通过氢键、疏水作用等相互关联。研究显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非淀粉多糖,可以促进类黄酮化合物的吸收。非淀粉多糖能够作为类黄酮化合物的载体,使其不受酶的分解,在肠道各种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提高利用率。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类黄酮化合物与蛋白质一般通过非共价作用力或共价键的作用而结合,其结合方式受温度、pH值、蛋白质类型等影响。类黄酮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结合,对蛋白质的性能有明显影响,溶解性、稳定性、生物利用率等都发生变化。研究显示,类黄酮化合物能够抑制多种酶的活性,比如胰脂肪酶、α-淀粉酶等,通过类黄酮与碳水化合物的结合可以减少对酶的抑制作用,也能提高其利用率。
与脂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类黄酮化合物的脂溶性因其连接的基团不同而各有差异,比如黄酮类化合物在母核上引入羟基时随着羟基数量增加水溶性增加,而引入甲氧基、异戊烯基等基团脂溶性会相对增加。脂类化合物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亲脂性的类黄酮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从而发挥作用。因此,类黄酮的亲脂性对于提高作用率有很大意义。
与酸类的相互作用
植物体内存在糖基化类黄酮与有机酸的酰化产物,该化合物与类黄酮相比,其稳定性、脂溶性、生物利用率等都显著提高,且抗外界环境干扰。类黄酮的酰化过程有诸多有利因素,但也存在不利影响,比如抗氧化能力下降。
影响类黄酮化合物的因素有很多,上述几种是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在功能食品全球化的浪潮下,对于类黄酮化合物的活性研究不会停止,其活性的提高对于功能食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行业生产中为改善食品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根据用途分类,包括食用色素、营养强化剂、防腐剂、调味剂、增稠剂等。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脑力和体力持续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机体产生疲劳的机制目前的解释主要为能量物质水平降低、代谢产物的累积、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Ca2+代谢紊乱等。
当顶层出手的时候,“减肥”就不再是停留在嘴上的话题了,而是要切实的落到实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攀升至70.5%,儿童群体也将突破31.8%。“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出,将“减肥”这个私人话题正式升到了社会层面,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体现。
甘薯,又称红薯、甜薯、白薯、朱薯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多酚、黄酮、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矿物质等,是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高性价比的食物。
电解质水作为一种新兴的饮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在运动、高温、疾病等场景下,为人们提供了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便捷方式。然而,市场上电解质水产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困惑。本期,我们将从相关标准的角度,深入探讨电解质水的定义、分类、营养成分、标签标识等方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电解质水。
说到月见草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保健品柜台里那些金灿灿的胶囊,其实它是以食材身份登上人类餐桌的。近年来,食品科学家们重新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功能食品大会上,月见草油被评为“最 具开发潜力的新型食用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