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茅台半年报解读:淡季旺销难掩预收款下滑
8月1日晚间,贵州茅台(600519)发布2018年半年报。中报显示,1~6月,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333.97亿元,同比增长38.06%;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157.64亿元,同比增长40.12%。作为李保芳主政以来的首份中报,报表以大幅增长的经营数据,让茅台继续以遥遥领先的姿态领跑行业,可谓给足了“新帅”面子。不过,除了数据,茅台中报还告诉了我们更多。
“穿越”淡季的茅台成绩单
报告显示,茅台的淡季旺销表现,超出了市场预期。茅台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39465.40吨,茅台酒基酒30422.48吨,系列酒基酒9042.92吨。
其中,茅台酒实现营收293.83亿元,系列酒实现营收39.93亿元,系列酒收入上升明显,对整体贡献率已近12%。茅台酒和系列酒并驾齐驱的“双轮”策略正发挥效应,“一枝独秀”在走向“多点开花”。
半年报还显示,茅台经销商数量突破3300多家,经销商数量增加了250家,增加的主要是酱香系列酒经销商。1~6月,茅台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177.35亿元,同比增长155.72%。
业内人士分析,茅台上半年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上调茅台酒出厂价,819元到969元近18%的价格提升,使得整体业绩出现增长;另一方面,茅台酒在高端市场快速增长和供不应求,带动了系列酒的量价齐升,其“淡季旺销”的效应,拉高了整体的业绩。
受益于股份公司的良好表现,2018年上半年,茅台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实现50%以上的增长,创下了近年来增速,倍受业界关注。另外,茅台集团酒类收入占到集团总收入的比重高达94%,充分表明酒类业务在茅台集团的发展实力与竞争能力,说明酒类主业对集团的贡献在持续加大。
茅台新的大单品轮廓越来越清晰、态势越来越明显。上半年,王子酒增长尤为强劲,已成为茅台酒之后的第二大单品,习酒窖藏1988成为10亿元级单品,天朝上品、白金酒年内销量和销售收入有望按既定计划和要求,分别实现4万吨、30亿元,1万吨、10亿元。
由报表可看出,茅台率先穿越行业调整期之后,还在地穿越“白酒淡季”,形成了“淡季旺销”的局面,证明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强。
预收款下滑或持续全年
尽管对茅台预收账款回落已有预期,但等市场真正看到半年报中预收账款的波动,还是发出一片轻叹。有着多项耀眼数据加身的茅台,也难以掩盖预收账款的下滑。
报告期内,贵州茅台预收账款为99.4亿元,较上期期末数减少31.11%;二季度预收款环比一季度减少32亿元。贵州茅台表示,这主要是经销商预付的货款减少所致。对此,广发证券分析师王永锋认为,此举主要是由于公司改变打款政策以及发货节奏调整所致。由于新董事长要逐步建立更加规范的治理和财务制度,其预计未来已发货预收账款将逐步确认为收入。
中信建投指出,茅台预收账款调节应理性看待,主要系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是公司年初改变打款方式,从提前3~4个月打款改为当月打款当月发货模式;二是根据公司今年第二季茅台酒销售收入136.18亿元,预计确认量在6800吨~6900吨,量增21%~22%,显著大于渠道反馈发货量。扣除预收账款变动额,真实销售增长31.62%。不过,考虑到2017年第三季和第四季业绩都是高基数,预计预收账款未来仍会持续下降。
强大如茅台,也面临一定压力,这对整个高端白酒有着警醒和参照意义。业界认为,茅台公司必须直面由于经销商预付货款减少,而导致的预收账款大幅减少。由此,有人认为,基于外部宏观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业自身发展阶段出现的隐忧,高端白酒景气度不应该被过度看好,更不应忽略经销商打款的态度。
精准扶贫与1399元有没有关系?
茅台管理层认为,上半年,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新理念,立足于“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认真实施年初工作计划,圆满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能快则快,不设上限,不留后路”,更加注重工作安排的针对性、工作落实的有效性,按照“保目标、补短板、强后劲、谋长远”的主线,紧扣生产、销售、管理等重心任务,深入落实年度经营计划,全力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商产业研究院认为,下半年,随着茅台公司新酒老熟后上市,发货量预计在1.6万吨。其中,三季度9000吨,四季度7000吨,与去年持平,叠加价格的提升,业绩仍可有20%增长,较市场预期也更为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半年报茅台首提“精准扶贫”工作成果:1~6月,共计完成精准扶贫投放6257.67万元,涉及农村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扶贫捐赠等事项。
不知道是否同样从公益和责任的角度出发,自8月6日开始,到8月8日截止,茅台营销公司开展三天的夏季消费者优惠活动。茅台文件要求各省区、联谊会组织国酒茅台专卖店、特约经销商以1399元/瓶价格,向消费者销售普通茅台酒,且普通茅台酒投放量不得低于2018年6月1日至8月6日实际到货量的20%(或不低于60件)。
8月6日,《华夏酒报》记者获悉,6日开售当天,许多茅台专卖店的普通茅台酒就已售罄,部分店家贴出了暂停活动的通知,茅台3天促销活动被提前叫停。
在迎接“千亿时代”的关键时刻,茅台一面不断打响“能快则快、不留后路”的千亿之战,与此同时,“精准扶贫”、1399元/瓶茅台,更显露茅台公司在价格不断上涨、舆论接近沸点的“抚慰人心”之战。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近日,一则喜讯从甘肃传来。经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检疫合格,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27吨冻分割鸡肉顺利发往阿塞拜疆,实现了甘肃省冻分割鸡肉对阿塞拜疆市场的首次出口,这也是甘肃畜禽肉类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食品机械设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争论甚嚣尘上,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关于菜品定义的口水战,实则反映出食品行业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内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