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营养保健品 > 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去年达99.8% 多项措施推进奶业振兴
目前我国奶业素质明显提升,奶业振兴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25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奶业发展情况。
奶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生鲜乳监测计划全面实施,生鲜乳抽检覆盖所有奶站和运输车。2017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99.8%,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9年保持在。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2%,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达到99.5%。
2017年全国奶类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655万吨和2935万吨,总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位。乳品市场种类丰富,供应充足,人均奶类消费量达36.9公斤,比2008年增加6.7公斤。奶业成为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中活力、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全国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达56%,比2008年提高36.5个百分点,奶牛年均单产达到7吨,比2008年增加2.2吨。规模牧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组织超过1.6万个。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不断夯实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基础,每年新建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加大粮改饲力度,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大幅提高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稳步提高奶牛单产;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奶牛养殖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生鲜乳标准化生产体系,落实养殖者的主体责任,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监管,对全国奶站和运输车全部纳入精细化、全时段管理。
于康震介绍,接下来还要在“促融合”和“树品牌”上下功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农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乳品企业通过自建、收购、参股等方式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督促乳品企业严格履行生鲜乳购销合同,稳定产销关系。增强中国奶业的影响力,持续开展中国小康牛奶行动和奶酪推广行动,提振乳品消费的信心。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