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营养保健品 > 苦参提取物可用于对哪些病状的治疗?
苦参提取物为苦参的有效提取物,主要为A、B两种形式。苦参提取物被用作于多种药物的配方中,是苦参药效的主要体现。苦参又名山槐子,来源于豆科植物苦参的根,其性寒、味苦。苦参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菌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它主要应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发斑、齿龈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痈肿、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等。中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利用苦参:凉血解毒,即用于血热及疮毒,如高热神昏、红肿热痛等;滋阴降火,主治阴虚内热,咽肿咯血、心烦不眠。目前实验研究证明苦参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菌、抑菌、影响血小板聚集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同时还有镇静止痛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

【苦参提取物】
苦参中含有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等有效成分;在农业生产中,苦参中生物碱除了对多种农业害虫有毒杀活性外,还对多种农业致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苦参提取物对真菌和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苦参提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蕉灰纹病菌、黄瓜炭疽病菌、葡萄白腐病菌、棉花黄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尤其是对葡萄白腐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达90%以上。
此外,苦参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菌丝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并随着苦参提取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消费者不仅希望食品本身健康,还渴望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其新鲜程度。传统的食品包装只能被动保护产品,而智能包装的出现,让包装从“沉默的容器”变成了“会说话的管家”。
随着人们健康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潜在养生功能的原料逐渐走到大众的视线,这些原料不乏应用历史久远的药材,也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属性的物质,还有一些属于“舶来品”,他们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健康。
在植物蛋白资源开发与食品工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凭借其高纯度、全营养、多功能的特性,已成为食品领域替代动物蛋白的核心品种。作为经过深度加工的大豆蛋白制品,它不仅破解了传统植物蛋白利用率低的难题,更在肉制品改良、功能食品研发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应当是食品真实属性的反映,既给消费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也提供了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签逐渐向透明化转变,消费者费时费力“学习标签”的过程正在逐渐减少。
食品微生物,作为食品工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参与者,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从发酵食品的酿造到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微生物的作用无处不在。食品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既包括有益于食品生产的菌种,如乳酸菌等,也包括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有害菌种,如沙门氏菌等。
谷朊粉,学名小麦面筋蛋白,本质是从小麦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蛋白质复合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面粉去掉淀粉后的精华”,普通小麦粉中约含70%淀粉、10%-14%蛋白质,而谷朊粉通过物理分离技术去除了淀粉、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使蛋白质含量飙升至80%以上(干基计算),成为目前食品工业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蛋白原料之一。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