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蒜你跌得狠” 价格拦腰斩
在经历2016年的“蒜你狠”后,今年以来大蒜价格开始出现“蒜你跌得狠”。农业部4月23日数据显示,4月大蒜批发均价为5.53元/公斤,已下降到今年以来的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达59.28%。受此影响,河南中牟县蒜农每亩地将亏损1700多元,山东省存蒜商将出现每斤0.45-1.25元的亏损,而北京新发地大蒜批发商也面临销路不畅、“卖一斤亏一块钱”的困境。
业内分析认为,2016年大蒜价格上涨引发蒜农种植热情高涨,种植面积连续增加,库存量也随之加大,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进而引发大蒜价格持续下跌。在新蒜不断上市、蒜商抛货的情况下,今年蒜价很难出现反弹。
亏本压力笼罩全产业链
“现在新蒜的批发价在1元/斤左右,下跌得很严重,去年从没出现过这样的价格。”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一名大蒜批发商对新京报记者说,尽管蒜价下跌,但由于终端市场购买量有限,批发商们的销路并不好,去年同期10吨一车的蒜最多两天就能卖完,现在一车卖了4天还剩750多斤。
据该批发商介绍,目前有些存蒜商已开始低价出仓甩货,“现在进货成本是低了,但之前存的货进得贵。像这一车进货价在每斤3元左右,现在只能卖2元每斤,卖一斤亏一块钱,具体亏多少还没算,但肯定没什么挣的。”
而在大蒜主产区之一的河南省中牟县,即将上市的白皮蒜价格也同样维持在低位。“预计今年鲜蒜收购价为1.1元/斤,与2017年相比每斤下降2元左右。” 自去年起,以果感恩公司就在河南中牟县对接蒜农收购大蒜,据该公司总经理张银杰计算,一亩地大约产蒜2500斤,只有收购价格不低于2.2元/斤,蒜农才不亏本,每亩可赚1000元左右。目前山东、河南等地的新蒜还未大规模上市,按照1.1元/斤的平均价格计算,蒜农每亩地将亏1700多元。
蒜农、批发商日子不好过,存蒜商也同样面临着价格压力。据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室负责人刘通分析,目前云南新蒜已经上市,其中质量相对较高的“扒皮蒜”价格下跌严重,对老蒜价格形成打压。一旦河南、江苏、山东的新蒜上市,库存老蒜的压力会更大。据山东省农业厅测算,存蒜商将出现每斤0.45-1.25元的亏损。
供给过量致蒜价持续走低
张银杰认为,2016年以来国内蒜价上涨,农户种蒜热情高涨,国内大蒜种植面积增加,市场供过于求,由此导致今年大蒜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以河南中牟县为例,今年该县种植面积为5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16.72万亩,是2016年种植面积的1.75倍。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大蒜库存量也随之加大。新发地刘通介绍,去年北京新发地市场秋季大蒜的入库量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半,但销量增幅远不及这么多,造成库存大蒜积压,迫使大蒜价格下降。
山东省农业厅分析显示,受2015-2016年蒜价大幅上涨影响,2017年存蒜商普遍增加收购储存,如金乡地区2017年大蒜入库量达到24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115万吨,而出库销售相对集中,导致2017年10月份冷库蒜开库销售后大蒜价格一路走低。
对于未来市场走势,刘通分析称,目前新蒜价格处于低位,等到7、8月份老蒜入库,价格也很难上涨。“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今年蒜价很难出现大幅波动。”而业内分析认为,按照蒜农“高一年,低三年,稳三年”的说法,此轮低价或将持续至明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大蒜价格指数有所回升,较3月份的77.49点回升2%,但大蒜市场仍位于低景气水平。5月份国内大蒜需求基本以稳为主。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