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一周加工包装播报 | 包装材料新国标发布、上海推行“最严禁塑令”……
1、包装材料新国标发布
该标准计划于202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委。该标准已于2025年8月29日完成发布,旨为特定结构的聚烯烃热收缩薄膜建立了明确的技术规范、统一的测试方法和评价规则,对规范产品质量、促进该类型环保包装材料的健康发展、保障下游应用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标准即将替代2005年发布的《包装材料聚烯烃热收缩薄膜》旧规。(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2、上海推行“最严禁塑令”
2025年9月1日,《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的决定》正式施行,被广泛称为上海“最严禁塑令”。它依法禁止或限制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如餐饮外卖领域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盒、吸管等),并推动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违规单位最高可罚款10万元,个人经营者最高罚5000元。(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局)
3、欧盟包装新规正式落地全面强化全链条环保管控
欧盟《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条例》(PPWR)于2025年8月起正式生效,该条例对包装设计、回收利用和标识提出强制性要求,包括限制电商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40%)、分阶段实施塑料再生含量目标(2030年达30%至65%),并强制要求包装标注数字标签(如二维码)披露材料成分及回收信息。该条例覆盖在欧市场所有经济运营商,非欧盟企业需指定境内授权代表以确保合规。新规旨在推动包装减量、循环使用和材料创新,预计将加速全球供应链绿色转型,并倒逼生产企业升级环保包装方案。(WTO / FTA资讯网)
4、泰国修订密封包装食品要求
泰国食品药品安全部(Thai FDA)通过WTO发布通报G/SPS/N/THA/793,拟对《密封包装食品法案》进行重要修订。新规核心是针对低酸食品(pH > 4.6, Aw > 0.85) 实施严格的热处理杀菌要求,强制规定杀菌强度F0值必须 ≥ 3分钟,以确保彻底杀灭肉毒梭状杆菌等致病微生物孢子,并需完成热分布和穿透验证。对于酸性食品(pH≤ 4.6),则明确了微生物限量标准(如总微生物数≤1000/g)。法案同时强化了容器标准,要求内部必须涂层以防食品与钢材直接接触,且严格禁止含铅和锈迹。该法规评议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2日,生效后将对出口至泰国的相关食品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广东省农食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
5、 两部门发布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新规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这项政策在今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数字标签应用要求,进一步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丰富食品标签信息展示形式,解决食品标签不易识读等问题。
公告中明确表示,数字标签是指将预包装食品实体标签通过数字化技术或手段展示的相关信息,其内容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的规定。基于此,公告要求,数字标签标示内容应清晰、醒目、易于识读,避免重叠、堆积,不得有影响正常阅读的弹窗、飘窗等干扰元素;数字标签展示内容不得篡改,当对数字标签内容进行修改和更新时,应记录修改内容、修改时间、修改者信息等要素,确保信息修改过程可追溯。
6、分子回收技术有望破解塑料循环难题
美国消费品品牌协会(CBA)近期探讨了分子回收(如先进解聚技术)在包装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在作用,认为该技术能处理传统机械回收难以分拣的复杂塑料废弃物,将其转化为高纯度再生原料,用于制造食品级包装,实现“闭环循环”。行业代表指出,分子回收需与材料减量、重复使用及传统回收协同发展,并呼吁政策支持以推动规模化商业应用。目前,投资成本高、产业链协作不足是主要挑战。欧盟、美国加州已通过法规鼓励再生料使用,加速了技术创新。若技术成熟,将大幅提升塑料包装回收率,减少化石原料依赖。(Pack World)
7、Constantia Flexibles推出绿色数字印刷技术全球第三大柔性包装生产商
Constantia Flexibles在其丹麦哥本哈根工厂安装了行业首条用于铝和PET基材的水基全表面数字印刷线。该技术无需制版,支持快速打样和小批量定制化生产,能覆盖93%的潘通色系,并有效减少浪费。这满足了市场对短版、个性化、可持续包装日益增长的需求,代表了软包装印刷技术的重要革新方向。(Modern Plastics Mexico)
8、Maxpack推出立式包装机解决产能瓶颈问题
薯条企业Flip Isard引入Maxpack推出的立式包装机设备,该设备显著提升了包装生产效率与灵活性,能快速适应不同规格和材料的包装需求。其快速切换系统将不同包装规格的转换时间大幅缩短,减少了停机时间。此外,该技术还支持使用更薄、可回收的材料,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项投资不仅增强了其市场响应能力,也为其规模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Pack World)
9、金田新材实施技改升级建成可年产6.8万吨BOPP薄膜
据温州市经信局信息,温州智能化改造交出亮眼“期中答卷”——全市完成技改投资364.78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省平均11.3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三,新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902个,新增工业机器人1306台。重点项目的落地见效,成为温州智能化技改的生动注脚。金田新材高性能多功能软包装膜材料智能化技改升级项目便是典型案例。该项目主动淘汰老旧的德国布鲁克纳年产2.5吨BOPP生产线,引进搭载最新数字技术的德国多尼尔年产6.8吨BOPP生产线,深度融合“未来工厂”理念推进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重点生产高阻隔、高透明、低厚度的软包装膜产品——既契合当前减量、减碳、低能耗、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又能满足市场对高端化、多元化包装材料的需求。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6.8万吨高性能多功能软包系列BOPP薄膜产品的能力,预计年增工业总产值6.7亿元、利润6843万元、税收2200万元,同时带动人均效率提升65%、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5.5%,为功能型软包装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树立标杆。(来源:温州网)
10、巴斯夫推出多项突破产品
近日,巴斯夫向市场推出了全球首款高透水性热塑性聚酰胺Ultramid H。迄今为止,此类肠衣通常由胶原蛋白或纤维素等材料制成。Ultramid H 优异的强度可用于生产壁厚显著减小的人造肠衣,使其成为用于熏制和干燥香肠的人造肠衣的创新材料。其亲水性,在烟熏过程中,所需的烟熏香气能够穿透纯聚酰胺制成的人造肠衣,进入香肠产品内部。其高透水性使其能够直接在肠衣内进行后续干燥。(来源:DT新材料)
11、京东方获得防静电功能包装材专利
京东方A(000725.SZ)获得了一项名为“包材、包材的制造方法及包装结构”的发明专利授权(授权日:2025年8月26日)。该技术通过在包材片材内掺入防静电液,并在表层薄膜设计无数孔径小于防静电液滴的微孔,成功解决了传统防静电包装中防静电液可能滴落而污染精密电子元器件的难题。这对于保障高端电子设备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表面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天眼查)
12、柏星龙拟360万参股纸浆模塑工业包装企业东莞达峰
9月5日,深圳市柏星龙创意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顺应国内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趋势,推进公司在环保材料纸浆模塑领域的布局与产业协同,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柏星龙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360万元人民币认购东莞达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本次交易完成后,达峰环保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公司持有达峰环保12%股权,目标公司控制权未发生改变,不会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柏星龙表示,本次对外投资可能存在一定的市场变化风险和管理运营等方面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但有利于公司推进在环保材料纸浆模塑领域的布局与产业协同,提升公司整体综合实力,不会对公司财务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13、广东高义包装半年净利润大涨86%,拟注销一家子公司
近日,广东高义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注销控股子公司广东高义锦润包装智造有限公司,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及其合法授权人员全权办理注销高义锦润等相关工作并签署相关文件。
资料显示,广东高义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一站式纸制印刷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已于境内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及境外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地布局产能或服务团队,为多家全球500强企业提供彩盒、说明书等产品。而广东高义锦润包装智造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23年11月份,注册资本686万元,自成立以来一直未展开实际经营业务。因此,该公司的注销,能进一步优化广东高义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亚精胺是一类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毒 性低功效强,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线粒体代谢等功能。机体内亚精胺除外源膳食补充和细胞生物合成外,肠道菌群代谢也是亚精胺重要来源之一。而且亚精胺还可以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维持肠道稳态,在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从蛋白质到膳食纤维,从维生素到矿物质,每一种营养素都在维持人体机能中扮演着独特角色。而在众多功能性成分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简称GlcNAc)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它不仅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更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