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政策法规 >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团餐精准化定位打造定制化服务链条

    2025-09-01 来源:中国食品报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团餐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预计2026年团餐市场规模将超3.5万亿元。面对学校、医院、企业等核心场景的差异化需求,行业通过运营模式创新与政策红利释放,探索出中央厨房标准化、县域下沉新通路、健康场景延伸三大破局路径。

      近年来,伴随消费者对于餐饮产品质量、服务体验、安全情况等多方面要求的提高,团餐行业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型,头部团餐企业从食品安全管理、企业自身管理、服务能力、供应链方面都有一定提高。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团餐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预计2026年团餐市场规模将超3.5万亿元。面对学校、医院、企业等核心场景的差异化需求,行业通过运营模式创新与政策红利释放,探索出中央厨房标准化、县域下沉新通路、健康场景延伸三大破局路径。

    规模增长,市场韧性凸显

      团餐,指面向团队供应的餐饮服务形式,即为相对固定的人群以相对固定的模式批量制作和供应餐饮食品。《报告》指出,团餐的客户群体主要包含中小学、大学、医院、企业、政府机构等。而团餐企业,则是指根据团餐客户群体的需求,以承包入驻、集体配送、团餐平台为主要运营模式的服务单位。

      从运营模式划分来看,承包入驻模式下,服务对象主要为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业务特点是现场制作;集体配送模式多以学生餐为主,无制作场所的企业客户次之,通过中央厨房制作,统一配送;团餐平台模式则以白领餐为主,平台不负责制作,只提供配送服务。

      团餐行业的客群场景主要分为学校、医院、企业、政府机构四大类,各客群场景对于团餐的需求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学校场景中,中小学需考虑寒暑假带来的需求波动,且午餐时段用餐流量高度集中,餐标相对较低;大学则在假期也可能有部分学生留校,用餐需求相对稳定,餐标适中。医院场景需全年、全天候营业,对餐食的营养搭配和就餐便捷性要求较高。企业与政府机构场景以午餐为主要时段,对团餐企业的整体供给水平与解决方案定制化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报告》显示,去年团餐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预计2026年团餐市场规模将超3.5万亿元。从2019—2026年中国团餐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数据来看,尽管期间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团餐行业客群及需求规模相对稳定,市场韧性强于餐饮市场整体表现,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这种稳健的发展态势,不仅体现了团餐行业在餐饮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机遇。

      以营收口径计,2024年学校场景营收占比约为52.7%,是团餐行业的主要客群。县域中小学客群场景正逐步成为团餐行业中学校场景中的业务增量,有望带动学校场景市场份额提升;而工厂等企业场景受经济形势与员工多元化饮食需求的影响,市场份额或将压缩。这种客群需求的差异,促使团餐企业精准定位细分市场,构建差异化能力生态,以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政策引导,助力标准化发展

      《报告》分析,团餐行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政策端的引导。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三产融合,团餐行业因其每日就餐规模大、就餐场所集中、需求统一下达等特点,高度适配中央厨房等三产融合项目。有助于稳定农产品流通链条,借助政府合作向低线城市加速渗透。例如,地方政府积极协同团餐企业开展中央厨房建设,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

      在食品安全方面,相关部门接连推出保障政策,要求团餐企业借助数字化手段布局供应链溯源体系。这使得具有更强供应链把控能力的头部团餐企业在招标中更具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持续规范化发展。同时,青少年膳食改善的政策引导,让“学生餐”成为提升青少年营养健康水平的关键。未来,随着制度规范与青少年饮食营养健康意识的提升,县域小学团餐渗透率有望提高,学生餐的营养健康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报告》分析,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居民对食品的重视程度一直较高。去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4.4千克、蔬果176.1千克、肉蛋奶制品92.4千克,对营养搭配与膳食均衡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高水平的食品支出占比与大规模的主要食品消费量,为团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学校、政府机构等核心场景具备规模化且稳定的日均消费基础。以学校场景为例,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每日都有大量学生集中就餐,这种稳定的需求为团餐企业提供了持续的业务支撑,也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随着互联网与餐饮行业的深度融合,头部社会餐饮品牌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应用数字化服务,提升了消费者下单便捷性与自身运营能力。社会餐饮领域的“点单服务、收银及营收分析、客群运营”等面向餐饮消费者的数字化技术,有望在团餐领域得到应用。这将打破团餐产业链的数据流通壁垒,提高团餐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实现采购流程透明化及运营成本降低,从而提升团餐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央厨房普及,集体配餐占比提升

      《报告》预计,随着中央厨房的不断普及,集体配餐模式的市场渗透有望得到显著提升。未来3年集体配餐模式占比有望提升至18%左右。

      中央厨房的发展使得菜品制作更加标准化、规模化,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集体配餐模式依托中央厨房,将菜品配送至甲方客户指定地点,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规模较小、不具备固定场所的学校、企业等场景的需求,还能有效缓解集中用餐客流压力。对于头部企业而言,集体配餐模式有望成为其规模化扩张的重要途径,降低市场扩张壁垒,提升市场份额。

      县域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团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鼓励企业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与消费动力,随着县域功能的不断完善,其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持续提升,团餐增量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县域中小学校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传统的团餐配送模式存在诸多痛点,如配送半径长、时间长、成本高,在途管控难,热餐配送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与营养流失等。而“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由县域大型中央厨房完成食材初加工,通过冷链配送至各卫星厨房,再由卫星厨房完成餐食制作并配送至周边县域中小学,大幅降低了热餐配送时间,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三产融合政策的带动下,支持当地三产融合项目、开展供应链基础设施投资的团餐企业将优先受益,县域小学市场有望释放可观市场空间,带动县域其他团餐场景活跃度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团餐市场的需求场景持续细分,增量市场主要围绕健康与老年人群展开。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20%,抚养压力大,老年餐具有刚需属性。社区具备关注老年人饮食需求的义务,有意愿与团餐企业合作,共同推出老年餐服务。

      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推动团餐行业从传统的“高油盐糖”供餐模式转向低脂、低糖、高蛋白的营养均衡型配餐,对健康餐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者需求也从营养向风味创新、情感化服务等增值需求延伸。团餐企业还可以拓展医院等24小时场景的夜间供餐服务,提供兼具健康与风味的定制化菜品服务、主题餐厅服务、物业综合解决方案等,与社区合作推出老年餐、与赛事主办方合作提供赛事餐等,通过拓展合作主体,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


    相关阅读
    从“有”向“好”发展 数字化成团餐下半场转型关键

    疫情反复之下,餐饮行业受困。而被业内誉为“最后一片蓝海”的团餐行业,因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企业、学校等单位,受疫情影响较小,加之利好政策频频加码,而被资本寄予厚望。

    2022-03-15
    重量选别机:精准分拣提升生产效率利器

    重量选别机是一种用于自动检测和分拣产品重量的高效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及包装行业。重量选别机能够快速识别重量偏差的产品,并通过剔除或分流装置将不合格品排出,确保生产产品符合标准规格。随着生产自动化需求的提升,重量选别机在现代工业生产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5-10-27
    金属异物检测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设备

    金属异物检测机是一种专用于检测产品中金属杂质的高精度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及包装行业。金属异物检测机能够有效识别铁、铜、不锈钢等金属颗粒,防止金属异物混入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造成威胁。随着食品安全标准日益严格,金属异物检测机已成为现代生产线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设备。

    2025-10-27
    红甜菜汁粉:天然营养与健康活力的植物精华

    红甜菜汁粉是一种以新鲜红甜菜为原料,经榨汁、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的植物粉末。红甜菜汁粉保留了红甜菜中的天然色素、维生素、矿物质及植物活性物质,具有鲜艳的紫红色和独特的甜香气。作为一种天然功能性食品原料,红甜菜汁粉不仅色泽诱人,更在营养保健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

    2025-10-27
    干酪乳杆菌:肠道健康与免疫调节的有益伙伴

    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广泛存在于发酵乳制品、酸奶以及奶酪等食品中。作为一种革兰氏阳性乳酸菌,干酪乳杆菌能够耐受酸性和胆汁环境,因此能顺利通过胃部进入肠道,在肠道中定殖并发挥生理活性。干酪乳杆菌通过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是维护人体肠道健康的重要微生物资源。

    2025-10-27
    植物乳杆菌:健康肠道的天然守护者

    植物乳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益生菌,常见于发酵食品如泡菜、酸奶、酵母面包及植物性发酵饮品中。作为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菌,植物乳杆菌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在酸性、盐分较高的条件下存活,因此在食品工业与肠道健康领域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植物乳杆菌通过代谢糖类产生乳酸,不仅能改善食品风味,还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保障食品安全。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