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研究揭示黄肉桃营养特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全面分析了加工桃果实在制罐和贮藏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揭示了黄肉桃营养特征,为桃果实多元化利用提供了代谢组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该研究使用代谢组方法鉴定到658种代谢产物和40种类胡萝卜素。制罐后,显著变化的代谢物主要包括脂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生物碱、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贮藏后发生显著变化的是酚酸、脂类、黄酮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整个过程中共发现了282个差异积累的代谢物,主要包括78种酚酸,74种脂质,61种类黄酮。对游离类胡萝卜素和酯化类胡萝卜素的损失率进行比较后发现,酯化类胡萝卜素更加稳定,是维持桃果实营养价值的关键物质,更利于人体吸收利用。该研究为桃果实进一步利用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保持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研究得到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全面分析了加工桃果实在制罐和贮藏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揭示了黄肉桃营养特征,为桃果实多元化利用提供了代谢组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