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农村电商让小农户接上大市场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0.11万亿元增长到2.05万亿元,增长了18倍多,且多年高于全国电子商务整体增速。一根网线,连通城乡,令分散的小农户对接上大市场,田间到餐桌的链条不断缩短,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流量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事,电商销售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支撑,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场农业新变革正从流通领域逐步向供应链、种植端渗透。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到特色小吃火爆全网,倒逼物流配送体系提速,农村电商的潜能正不断释放。
助力农产品上行
随着疫情防疫常态化,电商让农产品上行释放出更大消费潜力,并且成为新增用户加速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商在农产品上行的竞争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涵盖商品品类、服务、渠道以及供应链。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759.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8904.4亿元,增长3.6%。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2506.7亿元,同比增长11.2%。
以柳州螺蛳粉为例,2021年柳州螺蛳粉年寄递量首次突破1亿件,成为广西年寄递量过亿的单类产品,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突破1亿的单品之一。柳州螺蛳粉异军突起的背后,是一个用电商思维将作坊式街头小吃,升级为袋装速食圈“顶流”的故事。标准化袋装工艺留住了柳州螺蛳粉的“臭、辣、酸”,使其不仅畅销全国,还席卷全球“吃货”味蕾。数据显示,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而2015年这个数字仅为5亿元,6年时间翻了近百倍。
“我们八成的袋装产品都是通过线上销售的,电商让柳州螺蛳粉产业进入快行道。”说起这本线上致富经,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世昌心中有数。柳州市将工业化思维运用到螺蛳粉生产上,使其告别了作坊式生产,完成从“街头小吃”到“袋装速食”的转身,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在拼多多、京东、阿里等头部电商平台带头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努力下,农村电商进一步加速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加速农产品品牌化
近年来,以直播电商、兴趣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在满足城乡用户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成为推动乡村产品多元价值展现、加速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的重要手段。
农村新电商模式加剧了农产品“品牌化+平台化”的趋势,如丹东草莓、四川丑柑、天水苹果等,一些耳熟能详的品牌成为人们选购农产品时的首选,也为当地农户带来规模化、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如今,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强化品牌、标准化生产加工,依托电商渠道等手段走出大山,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以“跑山猪”为例,2019年京东“跑山猪”项目在本溪和青岛应时而生,累计成交额超5亿元,“跑”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加速度”。“跑山猪”的热销更是直接带动哈尔滨玉泉山当地540户建档立卡户增收,带动就业4000人次。如今,“跑山猪”的养殖基地也从辽宁本溪、山东青岛、黑龙江玉泉山等地逐步拓展到了吉林、湖南、四川等全国更多地区。
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之下,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绿色种植、品质、新鲜、可溯源、品牌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追求。互联网卖农货也不再只停留在卖货的初级阶段,农产品向“产得好、卖得出、卖得好、卖出品牌”发展。
倒逼物流配送体系提速
网销产品直接面对大众消费者,口碑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生鲜农货需要在48小时内运抵消费者手中,才能最大限度保住风味,要想维持新鲜口感就得与时间赛跑。如今,一大批特优生鲜好农货,正在各大平台新鲜上架,搭乘电商“飞的”抵达人们的餐桌。
凌晨1点,在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的水产养殖基地,王淑建苦守了3个月的竹节虾终于迎来收网时刻。已经有周边市民等候了3个小时,只为抢到“头鲜”。
大虾和啤酒,是青岛夜市里、餐桌上的拍档。过去由于物流成本高,在外地几乎吃不到。近年来,依托电商平台的渠道优势和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撑,青岛大虾在48小时内就可以送到内陆城乡。
“我下单的大虾有14、15厘米那么大,价格也不贵,平台补贴后20多块钱一斤,隔天冷链快递就到家了。”家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姚家卜自然村的陈鑫热衷于网购海鲜。如今,像陈鑫一样远在内陆的消费者,动动手指就能吃到高性价比的青岛海鲜。
这些年,随着种苗科研的加码,大棚工厂化养殖的成熟,加上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电商渠道的畅达,青岛大虾真正拥有了“卖全国”的底气。
物流成本和效率把握着生鲜农产品的“生死线”,消费者对口感和品质的要求则倒逼着物流短板的补齐。近年来通过整合和优化各类物流资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流通短板明显改善。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98%的乡镇实现品牌快递直通,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370亿件,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超1.85万亿元。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及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费结构升级下,地方农业产业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更加需要重视消费者所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产销形态等问题,以高标准、高效益、高品质的农产品和生产经营体系等,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近日,广西近日印发了《“十四五” 广西农产品产地市场高质量发展规划》。
食品的营养价值,是指食物中营养成分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营养价值是通俗的说法,对农产品而言,从质量和品质评价的角度来讲,一般称为营养品质,农产品的品质包括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
“三农”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站在“十四五”新时期,各省、各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农产品加工部分又有哪些亮点呢?一起来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广阔乡村架设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径,激活了乡村振兴潜能。
3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加快品牌农产品数字化产地仓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直指数字化产地仓(即数字农产品集运加工中心)建设。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