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深挖蜂胶国际标准,助力国产蜂胶"走出去"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句产业界的流行语,不仅道出了产业发展的真谛,更为其长足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标准的制定是引领发展和树立国际地位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们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并且在很多项目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从而使一些行业在国际层面具有显著的话语权。202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指出,过去五年当中,中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公认的在国际标准化领域里面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然而,目前90%以上的国际标准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由美英德法日主持和主导的国际标准数量占到全球标准数量的90%到95%,而另外的170个国家主持的标准数量占到5%,6年前中国仅占0.7%,目前虽已上升到1.8%,但差距依旧很大。
食品国际标准意义重大
中国的食品工业发展与国外相比要稍晚一些,从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才算是中国食品工业真正发展的时期,期间经历了恢复元气、缓慢增长、高速增长和创新驱动等几个历史阶段。在推动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内部消费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因素之一。由于食品行业在国际缺乏话语权,食品出口一直步履维艰。2017年,在第38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大会上才发布了中国制定的首 个食品国际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全程组织完成的《非发酵豆制品》标准。
标准的制定与国家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发达国家的经济起步较早,在食品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具有"先发优势",从而使本国的产品可以更畅通的到达其他地区,建立食品出口优势。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密切度的不断提高,相关的食品标准正在不断完善,没有标准的在不断制定新标准,有标准的仍在持续完善,许多产品标准的严苛度甚至要高于国际标准,完善的食品标准体系正在建立。不过,由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侧重点不同,这也导致许多食品在出口过程中的"适用"性降低,更容易受到国际标准构筑的绿色壁垒的影响。因此,国际食品标准的制定对于提升食品贸易及地位至关重要。
同样,双重标准也会使国内消费者受到伤害。比如2017年,某国际快餐巨头宣布停止使用抗生素鸡肉产品,计划2018年1月,在巴西、加拿大、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市场将停止使用HPCIA。2019年末,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供应商将停止使用这些抗生素,剩余的其他市场则将在2022年1月完全停止使用。由于庞大的中国市场没有出现在第一批停止名单中,加剧了某些消费者对"进口食品更香"的印象。而实际上,就目前而言,国内食品绝不比国外的差,只是要想做到面面俱到,一口吃成胖子,显然不切合实际。国际标准的制定,正是破除"双重标准"的有力途径,食品行业也正在为这个目标矢志不渝。
蜂胶产品同质同标
蜂胶是由蜜蜂工蜂从植物的顶芽和渗出液中采集的树脂类物质,并混合蜂蜡和蜜蜂上颚腺分泌物后加工形成的具有芳香气味的胶黏性固形物,因其具有抑菌、消炎、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降胆固醇、抗癌、止痛等多重作用,而被西方国家称为"紫色黄金",被用作保健食品,在欧洲的使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蜂胶现已收载于《中国药典》,具有补虚弱、化浊脂、止消渴、外用解毒消肿、收敛生肌等作用。用于体虚早衰、高脂血症、消渴及外治皮肤皲裂、烧烫伤等。在我国,蜂胶仅能用作保健食品原料,以蜂胶开发成的保健食品多达600余款。从供需水平来看,蜂胶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市场需求与开发热度可谓居高不下。
蜂胶对我国而言,可以归为"舶来品",因为中华蜜蜂不产蜂胶,意大利蜂才能产生蜂胶。随着蜂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蜂产业也得到大力发展,我国已成为蜂胶的第一大生产国。然而,我国在蜂胶出口方面却始终没有优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蜂胶发展早期的管理较为落后,导致整体质量指标不高,还有"树胶风波"等不良事件的影响。但目前这种局面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在黄酮等标志性成分的指标上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同样由于国内外蜂胶检测标准的差异,不仅使国内蜂胶很难"走出去",还使全球的消费者因贸易、检测等环节的增多而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制定国际标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全球利好举措。
从2020年6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蜂产品分委员蜂蜜工作组(ISO/TC34/SC19/WG2)分析专家小组举行了第一次视频会议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及联络组织代表已经进行了多次蜂胶国际标准讨论的会议,其中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的确定是蜂胶国际标准的重中之重,我国提出的蜂胶总黄酮检测方法也已进入方法验证阶段。无论方法是否会被最终采纳,国际标准的制定都将为我国的蜂胶产业注入新的动力,助力国内蜂胶产业树立国际优势。
关键词:蜂胶、蜂产品、功能食品、国际标准
文/刘刘球
作者简介:刘刘球,从事营养保健行业研究,主要方向:政策解读和技术分析研究。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近日,一则喜讯从甘肃传来。经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检疫合格,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27吨冻分割鸡肉顺利发往阿塞拜疆,实现了甘肃省冻分割鸡肉对阿塞拜疆市场的首次出口,这也是甘肃畜禽肉类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食品机械设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争论甚嚣尘上,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关于菜品定义的口水战,实则反映出食品行业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内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