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人工
    客服
  • 官方
    微信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编辑推荐 > 真菌开发怎少的了"森林黄金"

    2021-01-20 来源:食品加工包装在线 作者:ZMY
    桑黄是针层孔菌属真菌火木层孔菌,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大型药用真菌,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之一,其最早收录于距今1300多年的《药性论》,到明代时对其药理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草纲目》载其性甘、平、味苦、味辛,归肝、肾经,用于治疗雪崩、血淋、脱肛泻血、止血、脾虚泄泻等症。

            桑黄是针层孔菌属真菌火木层孔菌,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大型药用真菌,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之一,其最早收录于距今1300多年的《药性论》,到明代时对其药理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草纲目》载其性甘、平、味苦、味辛,归肝、肾经,用于治疗雪崩、血淋、脱肛泻血、止血、脾虚泄泻等症。桑黄主要生于阔叶树的枯立木或树干上,其生长初期仅像一块黄土,随着不断生长才逐渐变大突出于树干。

            由于其生长周期长,野外资源较为稀少,有"森林黄金"的美誉。

            桑黄在世界上的分布跨度较大,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美洲等地,其中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上到黑龙江下到广东都有桑黄的分布。不同地区生长的桑黄并不相同,真菌种类也有差别,这就导致桑黄在功能成分和功效方面有差异,时至今日,关于桑黄菌种的确切分类仍有争议,但这并没有妨碍桑黄的发展。

            抗癌作用首屈一指

            桑黄中含有多糖、萜类、黄酮、甾体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抗癌等作用,其中其抗癌的效果已经得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重视,并已在市场上推出相关的药品及保健品。有研究对27种真菌提取多糖的抗癌效果进行研究,其中桑黄多糖的肿瘤抑制率高达96.7%,是目前真菌中抑制效果最好的真菌类物质,显著优于灵芝及香菇多糖,是未来抗癌药物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

            免疫行业权威期刊《Immunopharmacology》上发表的研究也证实了桑黄的抗癌效果。研究人员将肺癌细胞移植于实验用的三组小白鼠身上,一组给予广谱抗癌药物阿霉素治疗,另一组给予桑黄,第三组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桑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几乎与阿霉素相同,并且没有使用阿霉素后所引起的副作用。实验同时开展了桑黄对癌症患者寿命以及预防癌症作用的研究,实验首先设定两组实验组,一组将黑色素恶性瘤细胞移植后再投与桑黄,另一组则是预先服用了7天桑黄后,再把B16F10移植上去,随后对两组小鼠进行桑黄喂养,而对照组移植肿瘤细胞后不做任何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在不到25天内全部死亡,而提前投喂桑黄的小鼠在40天后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存活率,即便是先移植肿瘤细胞小鼠的生存期也较对照组大大延长,可见桑黄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抑制都有显著效果。实验还指出,桑黄与抗癌药物阿霉素并用后,实验用的小白鼠在植入癌细胞60天后依然有90%的生存率,这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提供了全新方向,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与实验结果趋于一致。

            内置多糖+黄酮的增效组合

            在众多活性成分中桑黄多糖是研究最多的成分,也被认为是抗肿瘤功能的主要载体,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桑黄黄酮也被认为是抗癌作用的重要贡献力量。

            有实验对桑黄多糖和黄酮的抗肿瘤效果进行对比,二者对S180荷瘤小鼠瘤的抑制结果表明,黄酮在肿瘤的抑制率上甚至要优于多糖组,可见黄酮的抗肿瘤效果更为显著。但在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水平提升上,免疫多糖的提升效果要明显优于黄酮。如果考虑到外源性物质在机体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多糖和黄酮侧重点不同,可以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这也是中医上认为的,既扶正又固本。

            传统医学对于桑黄的应用是以子实体为原材料,但受生理生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桑黄在自然界中形成子实体稀少,而市场上的需求也较大,这也使它难以形成可用的子实体。而桑黄的人工栽培难度较大,资源严重匮乏,这也是它始终在国内没有得到应用的根源所在。为了充分利用桑黄的天然优势,目前主要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培养桑黄菌丝体来实现工业化研究、生产和开发。

            菌丝体应用成为可能

            真菌类物质的使用通常是以子实体和孢子粉为主,二者较长的生长周期也预示着能够较多的富集活性成分,但菌丝体的优势在于培养周期非常短,即便是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低,也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尤其对于某些特殊成分的富集有显著的成本优势。以灵芝为例,灵芝菌丝体、子实体及孢子粉中都以多糖为主,虽然从功能上看菌丝体要稍逊一筹,但在市场的拓展上,菌丝体则更具优势。

            研究指出,桑黄菌丝体的活性成分总量要低于子实体,其中粗多糖约为子实体的一半,粗黄酮约为子实体的20%,而粗三萜类约是子实体的10%。

            在抑制肿瘤效率上,桑黄菌丝体多糖的活性与子实体的活性趋于一致,这个特性也有利于对桑黄菌丝体的开发。同时,菌丝体在脂肪及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上要优于子实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菌丝体的价值。

            总体来看,桑黄菌丝体是值得开发的功能性原料,特别是在当下生物培养成为主流的趋势下,桑黄菌丝体可以更好的取长补短,在提取物、功能成分、营养原料等方面都将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文/ZMY

            作者简介:ZMY,拥有10余年食品相关工作经验,致力于食品行业新品研发和市场剖析。

    相关阅读
    珍稀青钱柳叶功能成分及多元应用

    在追求天然、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植物提取物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健康益处而备受瞩目。其中,源自中国特有珍稀树种——青钱柳的青钱柳叶提取物,凭借其独特的成分组合和显著的生理调节功能,正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和功能性原料领域的新星。

    2025-07-10
    人工智能如何颠覆传统产品开发流程?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迅速从高科技概念演变为推动各行业创新的实用工具。从医疗、金融到制造业,这些技术正不断颠覆传统模式,使流程更加高效、精准和数据驱动。作为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的产业,食品行业同样也正被AI深刻改变。

    2025-07-10
    棉籽蛋白:被低估的植物蛋白“超级巨星”

    棉籽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品质良好的植物蛋白资源,主要成分是球蛋白,其次是谷蛋白。其氨基酸组成除蛋氨酸含量稍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达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标准。

    2025-07-10
    自带芬芳的鼠尾草,还有哪些“热门”功能输出

    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叶子形状类似鼠尾而得名。其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目前在北美洲、欧洲、中国等地均有栽培。实际上,鼠尾草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古埃及人用鼠尾草来治疗不孕症,中古世纪的欧洲普遍冲泡鼠尾草茶来保健,所以希腊、罗马人又称其为“神圣的药草”。

    2025-07-10
    柠檬苦素生物合成、作用机制及食品功能化应用前沿

    柠檬苦素(Limonin)作为柑橘类水果中典型的四环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特征、生物合成路径、生物活性机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已形成系统性进展。

    2025-07-10
    富硒食品开发利用现状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为人体提供营养,并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正常生长代谢的重要元素。硒在人体无法长期贮存,也无法合成,人体必须从膳食中不断获得硒元素来供机体需要。

    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