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从中美营养膳食指南看"营养风暴"
膳食营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维护健康的不二法宝,进入21世纪后,膳食营养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已经成为一种全民共识。2003年WHO发布了《膳食、营养和慢性疾病预防》,列出了膳食因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主要慢性病的证据强度,该指导意见也成为后来食品及营养医学发展的指明灯,对健康的探索有了全新的方向。医学研究表明,70%的慢性病是吃出来的。不同的饮食文化带来的不仅是营养供给方面的差异,更有健康表现的差异,为此,各个国家通常会制定符合国情的饮食营养推荐指南,其中中美居民膳食指南是东西方的两个典型代表。
01、中国营养膳食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饮食的博 大 精 深之处便在于对营养的掌控,能够对不同人群制定因人而异的膳食疗法,这也是我国中医学的一部分。而现代化的饮食指导也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1989年中国营养学会首次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于经济条件的不足,膳食指南并没有惠及多少受众。随着科学健康理念的持续深耕,营养膳食指南也得以不断完善,1997年和2003年分别对膳食指南进行了修订,其中2003版的普及时间最长,直到2016年才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替代。
居民膳食指南涉及的范围较广,覆盖婴幼儿到老年、健康到疾病的方方面面,但总体可归纳为5个核心要点: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谷物是国人的主要粮食,是提供能量的基础物质,保证能量的供给可以减少因能量不足导致的气血失调病症,比如低血糖、精神萎靡、头晕、脱发等。在谷物摄入中也强调了全谷物(膳食纤维)的重要性,降低精谷物饮食带来的隐形健康风险;
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世界卫生(WHO)数据显示,全球有近20亿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从1975年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导致的死亡高达280万,而运动则是应对肥胖最亲民、最易实现的方式;
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补充蛋白质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膳食纤维对健康的重要性则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认知,包括全谷物的食用等,主要在于补充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
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与牛奶、大豆相比,鱼、禽、蛋、瘦肉似乎更符合国人的喜好,但这类物质的摄入会过多的带入脂肪,导致体重肥胖、高血脂等症,因此适量更重要;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油、盐、糖、酒等物质都可归纳为味觉刺激物,饮食之所以受到欢迎,良好的味觉刺激也是核心因素之一。如果没有了味觉刺激,那食材便都如"鸡肋"。但摄入过多的味觉刺激物在当下已经成为一种健康负担,"三减"已经势在必行。在酒文化滋养下的酒精饮料,在疑云尚未解除前,限量饮酒也是有益无害的行为。
02、美国居民膳食更具"指向性"
在发达的医学支撑下,美国对营养摄入更为关注,每5年会发布一次修订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12月29日晚11点,美国农业部(USDA)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发布了最新一期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20-2025)》,对现阶段居民的膳食摄入做出指引,指南提出了3个准则:
1、遵循健康的膳食模式
人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在膳食摄入上要根据具体的阶段、具体的身体状况做出选择。比如0-6月龄应该遵循母乳喂养,6-12月龄需要增加营养丰富的辅食,12月龄-成年则以维持健康体重和减少慢性疾病发生为根本出发点;
2、关注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和饮料
个人要结合自身的喜好选择让人享受和愉悦的食物或饮料,谷物、蔬菜、水果、乳制品、肉蛋等同样是被寄予厚望的营养食品;
3、饮食习惯追求"三减"少酒精
指南要求,添加糖的能量占比低于总能量的10%,2岁以下儿童避免食用添加糖;2岁及以上人群,饱和脂肪供能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0%;对钠和酒精的摄入量也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
03、天然或产品都以营养素为核心
从中美两国的膳食指南不难看出,中国的营养膳食更强调的是日常饮食,在于丰富自主饮食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是以食材营养涵盖成分做出的推荐意见。而美国的膳食指南更多的是以营养素的含量为核心,食物来源包括天然的蔬菜、水果等食材,也包括添加膳食补充剂的饮料等终产品。当然,这与市场成熟度与消费习惯息息相关。
2020年底,《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正式发布,该报告调查人群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时间涵盖2015-2019年,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报告指出,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扶贫等民生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营养供给与慢性病的现实问题仍需要深刻理解与针对性解决,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这就要求在营养素供给方面做出有效指导与市场开放,营养素过多和不足都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市场的有效介入则会弥补一部分消费者主观判断的不足,政府指导+市场供给+科学消费将是引领营养风暴的主旋律。
作者简介:ZMY
ZMY,拥有10余年食品相关工作经验,致力于食品行业新品研发和市场剖析。
在追求天然、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植物提取物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健康益处而备受瞩目。其中,源自中国特有珍稀树种——青钱柳的青钱柳叶提取物,凭借其独特的成分组合和显著的生理调节功能,正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和功能性原料领域的新星。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迅速从高科技概念演变为推动各行业创新的实用工具。从医疗、金融到制造业,这些技术正不断颠覆传统模式,使流程更加高效、精准和数据驱动。作为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的产业,食品行业同样也正被AI深刻改变。
棉籽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品质良好的植物蛋白资源,主要成分是球蛋白,其次是谷蛋白。其氨基酸组成除蛋氨酸含量稍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达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标准。
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叶子形状类似鼠尾而得名。其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目前在北美洲、欧洲、中国等地均有栽培。实际上,鼠尾草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古埃及人用鼠尾草来治疗不孕症,中古世纪的欧洲普遍冲泡鼠尾草茶来保健,所以希腊、罗马人又称其为“神圣的药草”。
柠檬苦素(Limonin)作为柑橘类水果中典型的四环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特征、生物合成路径、生物活性机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已形成系统性进展。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为人体提供营养,并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正常生长代谢的重要元素。硒在人体无法长期贮存,也无法合成,人体必须从膳食中不断获得硒元素来供机体需要。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