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编辑推荐 > 地方标准助力植物"叶"突破枷锁

    2020-10-14 来源:食品加工包装在线 作者:刘刘球
    近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征求2020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项目意见的函,拟将毛建草、毛建茶、黄芩叶、红枣叶、流苏花、流苏叶、酸枣叶、黑枣叶、桔梗叶、山药叶、黄精叶、地黄叶、牛蒡叶共13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列入山西省2020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

           近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征求2020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项目意见的函,拟将毛建草、毛建茶、黄芩叶、红枣叶、流苏花、流苏叶、酸枣叶、黑枣叶、桔梗叶、山药叶、黄精叶、地黄叶、牛蒡叶共13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列入山西省2020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此次征求意见的品类都是植物叶子,这也是近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叶子类资源的集体立项。

           01、"叶"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消费观念的提升必然带来对资源索取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近些年兴起的植物热就是最为有力的佐证。当消费者的眼中不再是单调的"享乐"时,需求侧对于供给侧的引领作用则更为显著。当下,消费者的眼界正在逐步开阔,往低了说,消费者关注的是健康的持续性;往高了说,消费者不仅关注的是当下,更关注的是未来。

           当节约、环保、绿色、可持续等标签成为市场上的"主题词"后,消费者不仅能够享受到物质的回馈,更能感受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后的愉悦感,这便是当下植物基市场不断壮大的根源所在。

           全球的植物资源非常充沛,多样性、产出率、可再生性等都是其他资源无法比拟的,仅我国就有30000多种植物资源,其中食用植物有2000余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加上我国悠久的人类文明历史,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及开发能力十分雄厚。由于我国对于"食用"的资源管理异常严苛,没有经过安全性评价的植物都不能得到有效开发,这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资源多样性的提升也是阻碍,从而导致了下游产品的同质化情况非常严重。

           植物可食用的资源有根、茎、叶和果实,其中叶子的资源最为丰富,艰苦年代的"吃树叶"已经证实了其作为食品的重要价值,而当下社会对于树叶的追求更多的是温饱之外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吃得好"成为消费者更为关注的话题,相关标准的制定也正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去实现"吃得好"理念,为"叶"经济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02、叶子价值不可小觑

           谈到叶子的价值,我们不妨通过药理作用来进行深入探讨。我国植物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利用的植物部位也各不相同,根、茎、叶、花、果、仁等都可以作为药材使用,具体的应用情况则根据植物种类进行鉴别,还有一些全株均可入药,这也说明了同株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化学成分上有相似之处。现代分析技术表明,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有众多相似的化学成分,而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往往分布最为广泛,仅在含量上有所差别。

           以酸枣为例,酸枣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果实、根、叶均可入药,其中酸枣仁是临床上常用的安神中药,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而叶子的实际应用则很少,大多都被废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酸枣叶同样具有镇静安神、保护肝 脏 的功能。在化学成分上,酸枣仁与酸枣叶都含有具有镇静安神的三萜及皂苷类物质,只是含量上酸枣叶要远不及酸枣仁,但这也提供了酸枣叶可食用的基础,不必担心过量的安全风险。

           03、标准立项的意义显著

           当下,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侧重是两条平行线,消费者关注的是吃什么,而生产者关注的则是哪些可以吃。比如很多地方有吃柳树叶、花椒叶的习惯,但是二者却并不属于常规的食品原料,从生产者角度来看,要将二者开发为原料则需要"冒风险"。

           一方面,按照现行的法规,如果不是常规的食品原料则需要考证是否属于地方特色食品、是否有食用历史,如果非上述食品则需要进行新食品原料的申请,这种方式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也较高,还极易让其他企业"搭便车";

           另一方面,如果缺乏官方的认证,即便是家喻户晓的饮食材料,也极易让打假人盯上,无形中增加了投入成本,更有可能成为"一场空"。

           再比如平卧菊三七,在传统的认知中平卧菊三七常被作为药材使用,但它在法规上却属于普通食品,原卫生部2012年第8号公告将平卧菊三七列为普通食品。由此可见,消费和生产在原料层面上属于"两层皮",必须依法依规生产。

           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有三点重要意义:

           1、确认身份,对于一些地方食品而言,如果没有可执行的标准指导,则相关的产品更多的流于小作坊或者农产品的形式,产业开发的局限较大,食品标准的制定则是对产品食用属性的认可;

           2、企业有据可依,合规性是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有了相关标准,企业可以对相关产品进行大力开发,也免去了制定企业标准的繁琐;

           3、提升当地经济辐射周边,标准的制定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对种植、加工、生产等各个环节都有显著的指引作用,同时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兴起。

           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则是当下有效的突破口。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对于没有明确规定的食品原料,当地应该根据地方习俗加紧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一步细化哪些能吃、哪些可以吃和怎么吃的问题,也能为叶子开发的上下游企业铺平道路。

           作者:刘刘球

           刘刘球,从事营养保健行业研究,主要方向:政策解读和技术分析研究。

    相关阅读
    冻干机:解锁宠物食品市场新机遇的关键装备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2025-11-07
    食品机械赋能潼关县肉夹馍产业高质量发展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2025-11-07
    AI上食品生产线,不止是“聪明”那么简单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11-07
    小龙虾外卖要立规矩,食品机械如何接招?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2025-11-07
    甘肃冻分割鸡肉首入阿塞拜疆,食品机械功不可没

    近日,一则喜讯从甘肃传来。经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检疫合格,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27吨冻分割鸡肉顺利发往阿塞拜疆,实现了甘肃省冻分割鸡肉对阿塞拜疆市场的首次出口,这也是甘肃畜禽肉类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食品机械设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2025-11-07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对食品企业的警醒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争论甚嚣尘上,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关于菜品定义的口水战,实则反映出食品行业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内容。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