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益生菌,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守护者
以前我们如果肠胃不舒服拉肚子,一般都会选择药物。而现在若是因为肠胃不舒服,很多人都会推荐益生菌。因其优良的功效和对药物副作用的考虑,益生菌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据调查,2017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益生菌饮料、益生菌酸奶等)市场规模约为360亿美元,同年中国同类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约为455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会达到896亿元,这庞大的数字足以可见益生菌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蓬勃发展的。
一、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当供给或使用足够的数量时,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经文献查询,益生菌不仅对人体具有抗真菌、治疗高血压、防治抑郁症、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胃溃疡、缓解肥胖形成、妊娠期干预母儿影响、调节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衡等功效,益生菌对动物也有有益功效。
二、双歧杆菌
经典的益生菌不得不提双歧杆菌,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有益菌,具有抑菌、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癌的功效。双歧杆菌最早是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分离得到的,是一种严格厌氧菌。氧胁迫和高温胁迫会显著降低双歧杆菌的存活数。据报道,双歧杆菌在人体内定植数量随着年龄增加数量会减少,且会由开始的以短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为主要菌种转变为以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为主要菌种。英国里丁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模拟胃、肠的环境对益生菌的生存能力进行测试,发现双歧杆菌能抗小肠碱性环境却难以抗胃酸。而乳杆菌则相反,因此服用两种及以上的益生菌比单一一种益生菌效果更好。
2003年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其中双歧杆菌属包含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见表1。
2010年卫生部发布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双歧杆菌属包含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见表2。
2011年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到2016年为止新增了3个菌种,共有7个双歧杆菌属菌种。见表3。
表1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

表2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



表3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
三、益生菌的功能及应用
1、肝病:近几年,益生菌对各种肝病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1],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肝细胞癌、肝移植。
2、糖尿病:佘加猛[2]等人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发现益生菌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且益生菌可延缓糖耐量异常,预防发展为糖尿病。
3、胃病: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3],还可以降低抗生素副作用,或成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4、抗生素:王瑾[4]等人通过小鼠动物试验,筛选出了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对抗生素性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节作用,表现在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增加,肠球菌和肠杆菌被抑制。
5、炎症:杨雪华[5]通过对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研究,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使用比单纯使用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更加理想。
6、婴幼儿:益生菌在婴幼儿疾病预防与治疗中也有较多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益生菌可有效治疗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6-7]。婴儿湿疹是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病,外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会发生色素沉着等副作用,谷叶新[8]使用益生菌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湿疹效果较好,可更好的改善免疫指标和炎症指标。益生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治疗过程中显示,益生菌早期干预可有效的降低相关性腹泻和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临床上在使用抗生素同时应用益生菌是合理有效的[9]。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也较高,研究显示[10],蓝光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胆红素排泄。益生菌在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手足口病、功能性便秘及反复呼吸道儿童免疫功能的一些常见病的治疗上也有突出的效果报道。
7、孕妇:王丹[11]等人以妊娠期人群为研究对象发现,孕期16-24周服用益生菌可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8、其他:王伯韬[12]等人以高脂饮食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益生菌对于肥胖的缓解作用,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和干酪乳菌能有效降低肥胖小鼠的体重、血糖、总胆固醇等,可有效缓解高营养饮食引发的肥胖症。另外,益生菌在防治焦虑抑郁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尝试。
益生菌除了在人体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有较多的应用尝试外,在动物养殖业也有应用,如在种蛋鸡场、断奶仔猪中使用,可以改善家禽肉质,保证饲养动物健康,用饲用益生菌制剂来代替抗生素,提高肉质安全性。除了在养殖业有应用外,在农业种植方面也有应用,如益生菌对玉米产量及形状的影响等。
益生元,是一种可被选择性发酵且专一性地改变肠道中对宿主健康有益菌群的组成和活性的配料,包括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菊粉、聚葡萄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等。在常见的益生菌制剂配方中通常都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混合使用,促进益生菌在体内更好增殖,发挥更好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王春颖,邢会霞,程利敏,等.益生菌治疗肝 脏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11):1355-1357
[2]佘加猛,陈圣春.益生菌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15(1):15-16
[3]刘娟,乔淑洁.益生菌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智慧健康,2019,5(1):80-81
[4]王瑾,刘静,杨丽杰.益生菌对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J].中国乳品工业,2010,38(11):15-17
[5]杨雪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129-130
[6]王晖.益生菌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9,17(1):84
[7]杨娜.益生菌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10):1883-1885
[8]谷叶新.益生菌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3):84-85
[9]武庆斌.益生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2):98-100
[10]秦桂红,宋冬芳.蓝光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0):59-62
[11]王丹,刘杰,刘建,等.孕期服用益生菌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9,17(2):122-123
[12]王伯韬;王刚;顾震南;张灏;陈卫;;益生菌对高脂饮食引发肥胖症的缓解作用[A];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三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文/小土豆
作者简介:
小土豆,硕士,现从事大健康产品开发与研究。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消费者不仅希望食品本身健康,还渴望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其新鲜程度。传统的食品包装只能被动保护产品,而智能包装的出现,让包装从“沉默的容器”变成了“会说话的管家”。
随着人们健康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潜在养生功能的原料逐渐走到大众的视线,这些原料不乏应用历史久远的药材,也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属性的物质,还有一些属于“舶来品”,他们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健康。
在植物蛋白资源开发与食品工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凭借其高纯度、全营养、多功能的特性,已成为食品领域替代动物蛋白的核心品种。作为经过深度加工的大豆蛋白制品,它不仅破解了传统植物蛋白利用率低的难题,更在肉制品改良、功能食品研发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应当是食品真实属性的反映,既给消费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也提供了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签逐渐向透明化转变,消费者费时费力“学习标签”的过程正在逐渐减少。
食品微生物,作为食品工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参与者,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从发酵食品的酿造到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微生物的作用无处不在。食品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既包括有益于食品生产的菌种,如乳酸菌等,也包括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有害菌种,如沙门氏菌等。
谷朊粉,学名小麦面筋蛋白,本质是从小麦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蛋白质复合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面粉去掉淀粉后的精华”,普通小麦粉中约含70%淀粉、10%-14%蛋白质,而谷朊粉通过物理分离技术去除了淀粉、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使蛋白质含量飙升至80%以上(干基计算),成为目前食品工业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蛋白原料之一。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