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专家原创 > 食品标签透明化,让消费者选择更简单

    2025-11-07 来源:sjgle食品加工包装在线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应当是食品真实属性的反映,既给消费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也提供了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签逐渐向透明化转变,消费者费时费力“学习标签”的过程正在逐渐减少。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应当是食品真实属性的反映,既给消费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也提供了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签逐渐向透明化转变,消费者费时费力“学习标签”的过程正在逐渐减少。

      2025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同步发布了《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三项新规相互依据,互相配合,让标签更加透明化。

    标签内容更真实

      食品标签无疑是产品的隐藏广告,许多产品往往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或网络热点进行吸引眼球式的加工,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不添加”。随着消费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天然”产品更为青睐,因为它们更加纯粹及健康。如果产品真的是“不添加”,那真的是值得推崇的一件事。但很多却是偷梁换柱。比如一些饮料体现的“不含甜味剂”,食品中添加甜味剂可以减少糖类的使用,如果没有甜味剂,那么相同口感情况下,像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物质的用量就会增加,这反而不能减少从产品中过量获取糖类的风险。

      另外,添加剂“妖魔化”的情况现在依然存在,虽然标签上已经要求明确添加剂的种类,但很多人对添加剂的误解仍然越来越深,这不仅影响了消费选择,更不利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新国标要求食品添加剂、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对于使用“无”“不含”等词汇时,其相应配料或成分含量应为“0”。

      另外,产品名称必须真实,不再允许模棱两可的表述。法规规定,以动物源性食品原料制成的食品,其名称体现畜禽肉或者动物性水产品原料的,该原料应当为主要原料;其中,名称仅体现一种的,所用原料应当全部来自该种畜禽肉或者动物性水产品;名称体现二种以上的,所用原料应当按照添加量从高到低在名称中排序。比如“牛肉丸”的主要原料只能是牛肉,杜绝浑水摸鱼情况的出现。同时,不得使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不添加”“不使用”等字眼,因为并不能代表终产品中不含有该成分。

    食品标签减量化

    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其次是保质期、生产厂家。其实我们在选购产品时都用同感,找到了生产日期,还需要找保质期,然后再用到“寒窗苦读”的知识进行判定。而现在,食品的保质期将变得一目了然。

    新规要求,应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清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不过,对于保质期6个月及以上的预包装食品可仅标示保质期和保质期到期日。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脂肪含量较高的产品,虽然在保质期内质量没有问题,但新鲜度、口感等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消费者在购买时同样会出现日期倒推的情况,以此判定产品是否新鲜。

    健康声称更严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及安全,我国对于功能声称的要求非常严格,除了保健食品允许的功能声称外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外,其他食品禁止进行保健功能声称,但可以进行营养素的声称。法规规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或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和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

    对其他营养素进行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作用声称时,应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出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对某营养成分在人体内的营养作用的说明,如果需要标注如“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更坚固”等作用,需在营养成分表中列出相应数据以供验证。

      美国FDA也对健康声称进行了收紧,其标示“健康”声称的食品产品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包含一定量的食品(食品组等价物),至少来自美国人饮食指南推荐的食品组或子组(如水果、蔬菜、无脂和低脂乳制品等)中的一种;(2)遵守饱和脂肪、钠和添加糖等特定营养素的限量标准。(例如:饱和脂肪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0g(限成人),钠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300mg(限成人),添加糖每日推荐摄入量为50g(限成人))。

    FOP正面标识日渐受宠

    FOP即包装正面标签,是指使用营养素度量法,通过图标、符号描述食物营养成分的营养标签,消费者可以直观的看出含有的营养成分多寡,及摄入水平的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先后发布了团体标准《预包装食品“健康选择”标识使用规范》《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图形化标示指南》等并进行试行,鼓励各生产企业采用FOP标识。

    比如上海等城市开始试点使用“红橙绿”三色标识系统(在营业场所),用于含糖饮料的健康提示。红色标识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橙色标识提醒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应少于25克,绿色标识指导消费者如何阅读营养成分表。这种标识系统有助于消费者快速了解食品的健康程度。

    美国FOP营养标签也在不断优化,其建议FOP显示食品的饱和脂肪、钠和添加糖含量,并以“低”(Low)、“中”(Med)或“高”(High)的形式呈现,便于消费者理解。当然,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深化,数字标签将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信息获取渠道。数字标签内容更丰富,解释更详尽,是食品标签的重要补充。

    作者:刘刘球


    相关阅读
    食品标签别玩“躲猫猫”

    近年来,消费者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在选购食品时越来越关注标签上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然而,一些食品的标签信息却存在着位置隐蔽、字体太小、字迹模糊不清等问题,给消费者查验、辨识带来了障碍。

    2022-03-17
    会说话的包装——天然色素如何改变食品安全格局?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消费者不仅希望食品本身健康,还渴望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其新鲜程度。传统的食品包装只能被动保护产品,而智能包装的出现,让包装从“沉默的容器”变成了“会说话的管家”。

    2025-11-07
    剖析新食品原料组织培养物的应用优势

    随着人们健康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潜在养生功能的原料逐渐走到大众的视线,这些原料不乏应用历史久远的药材,也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属性的物质,还有一些属于“舶来品”,他们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健康。

    2025-11-07
    植物肉幕后英雄,大豆分离蛋白一路升级成顶流

    在植物蛋白资源开发与食品工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凭借其高纯度、全营养、多功能的特性,已成为食品领域替代动物蛋白的核心品种。作为经过深度加工的大豆蛋白制品,它不仅破解了传统植物蛋白利用率低的难题,更在肉制品改良、功能食品研发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2025-11-07
    基因组学重塑食品微生物研究新格局

    食品微生物,作为食品工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参与者,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从发酵食品的酿造到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微生物的作用无处不在。食品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既包括有益于食品生产的菌种,如乳酸菌等,也包括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有害菌种,如沙门氏菌等。

    2025-11-07
    谷朊粉:藏在面包与素食里的优质蛋白源

    谷朊粉,学名小麦面筋蛋白,本质是从小麦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蛋白质复合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面粉去掉淀粉后的精华”,普通小麦粉中约含70%淀粉、10%-14%蛋白质,而谷朊粉通过物理分离技术去除了淀粉、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使蛋白质含量飙升至80%以上(干基计算),成为目前食品工业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蛋白原料之一。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