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脂质营养与特医产品应用

在全球,食品工业的发展已从延长产品保质期,稳定产品质量慢慢转变为应用更健康的原料和添加剂,赋予产品天然健康的特性。中国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营养与健康。下图可以看出中国和全球对于健康食品的诉求是一致的。

2011-2016关于中国健康宣称食品的销售额情况

2013-2016全球新发布产品聚焦健康功能的食品
数据来源:Mintel,EuromonitorInternational
普通食品的健康化与特殊人群的营养精准化是行业发展的趋势。近几年,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下,临床营养也进入到了病人术后恢复的流程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业也顺应发展起来。另外,相比之前中老年人为消费主体的功能性食品,如今似乎更受年轻人的欢迎。
脂类是人类摄取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但大众对于脂类的理解却只停留在表面,认知也很片面。脂类的成分复杂,性状及生理功能也不一样。近年来人们普遍有超重和肥胖问题,这不仅仅是由于油脂摄入的过多,而是摄入的油脂成分大多数都是经过加工的长链饱和油脂,这类油脂比较容易在体内囤积。高油脂一般也都伴随着高糖的饮食,饮料、串炸、奶茶等的日常消费和缺乏运动才是造成不合理体重的原因。
癌症病人后期体重丢失严重也是存活率下降的原因。临床营养的健康与脂质的合理摄入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病人的饮食结构应该与正常人有所区别。一般的共识认为,需要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除了肿瘤营养,脂质在其他产品中也有应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用于在膳食中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
特医中的应用可用于胰 腺癌及恶液质引起的营养不良,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肿瘤营养支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结肠癌、直肠癌、甲状腺有辅助治疗作用。
有关专家共识的研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作为免疫调节成分用于肠内营养。
肿瘤的营养支持建议高蛋白、高脂的营养模式,而高脂的要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供能比为1-6%。
MCT(中碳链甘油三酯)
MCT指的是8~10个碳原子的中链脂肪,存在于椰子油和母乳中,近年来减肥食品应用十分火爆,因其独特的消化吸收路径和快速供能的优点,在特医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炎性肠炎病人的特医开发中,脂肪供能比不超过40%,其中MCT的含量不应低于总脂肪的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营养要求中,当脂肪供能比>40%时,MCT提供的能量应为总能量的10%-20%。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配方奶粉中,应采用容易消化吸收的MCT作为脂肪的部分来源,其比例不超过总脂肪的40%。
脂肪类组件产品可以有MCT,长链甘油三酯或其他法规允许的脂肪来源组成。
单不饱和脂肪酸
相对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一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
糖尿病全营养食品中,已被证实单不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人的血糖、血脂均有改善作用。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针对病人的全营养食品,但对普通人,优质的脂类如植物油、深海鱼油等仍然是优先摄入的营养物质。健康的身体里不开营养的保障,每日有意识地食用优质脂类原料作为补充,同时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可以非常有效的预防心血管、肥胖等很多方面的疾病,防病于未病时。
作者简介:AliceL,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食品从业十余年,曾供职于国内知名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现今从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乳粉的研发工作。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