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苹果多酚在腊肉制品护色方面的应用
苹果多酚是苹果中所含多元酚类物质的通称,主要包括黄酮醇类、儿茶素类、花青素类和二氢查尔酮类等。苹果多酚的含量与成熟度和不同部位有关,果皮中的总酚含量要显著高于果肉,其中根皮苷、芦丁、槲皮苷等大部分都位于果皮中,尤其是槲皮苷几乎都存在于果皮中。我国是苹果汁加工大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苹果渣资源被浪费,因此对苹果多酚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苹果多酚纯品为淡黄褐色的粉末,具有苹果的风味,略带苦味,其苦味程度约为茶多酚的1/3-1/5,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热性,稳定性较高。同时,苹果多酚的水溶性也较好,室温下的溶解度可达30%以上,水溶液呈红褐色。研究指出,苹果多酚的抗氧化性比茶多酚高100倍以上,其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达94.6%以上,但在动物体内没有表现出与之相符的抗氧化活性,体内抗氧化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苹果多酚的提取方法比较多样化,并且都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萃取等。作为一种多酚,苹果多酚的应用是多样化的,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都具有应用前景,目前苹果多酚在腊肉制品发色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发色剂是为了使食品呈现良好色泽而添加的一种外源性添加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肉制品中最常用的发色剂,还有蛋黄粉、生育酚、氨基酸、柠檬酸铁、乳酸菌、CO、多酚类、红曲红素等。肉制品发色还经常用到发色助剂,与发色剂共同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发色效果,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常用的发色助剂有抗坏血酸及其盐类、烟酰胺、柠檬酸、乙基麦芽酚、葡萄糖等。随着消费者对肉制品品质需求的提升,多酚类发色剂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苹果多酚的发色作用是通过抑制肉中脂肪的氧化,提高肉红色的稳定性,从而起到发色效果。
亚硝酸盐、蛋黄粉、生育酚是腊肉中常用的护色剂,通过与其对比能够得出苹果多酚的发色性能。在感官色泽上,苹果多酚的整体色泽要好于其他发色剂,颜色呈亮红色,而添加亚硝酸盐的产品颜色减退较为明显,可能与发酵时间过长,自身呈色作用不稳定有关。风味物质方面,添加苹果多酚的腊肉产品产生的风味物质也最多,相对含量为89.8%,显著高于亚硝酸盐的80.9%、蛋黄粉的79.3%以及生育酚的78.6%。风味物质中醇类化合物含量,主要是由于工艺中添加酒曲的原因,其中正丁醇和正己醇呈现出主要的果香味。醛类化合物来源于脂肪的氧化和降解,己醛被认为是脂肪发生氧化作用的重要标志,因为添加的发色剂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因此醛类物质含量较低,但其阈值较低,有很强的风味效应。此外,还有美拉德反应生成的酮类、以及酸类和酯类等特征风味物质。
从整体发色效果来看,不同发色剂的腊肉制品在色泽、气味及口感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其中苹果多酚发色剂的效果要优于其他发色剂产品,其色泽红亮、均匀,腊味浓郁、带有清香风味。苹果多酚在发色剂方面的应用有利于减少亚硝酸盐等发色剂的使用,提高腊肉制品的品质。随着研究的深入,苹果多酚将会在更多方面发挥重要应用价值。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