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茶叶现场检测新方法研发 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控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产量、消费量都处于世界前列。如今,在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行业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茶叶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但农药残留超标仍是行业痛点之一。日前,华中农业大学与中国计量大学团队合作,提出一种对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有效检测的新方法。
据了解,我国目前应用于茶树种植的农药有多种,这也造成了我国茶叶农药超标问题复杂多样。如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灭多威、草甘膦联苯菊酯、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等都是茶叶种植中被允许使用的农药。
在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中,明确规定了各种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避免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对茶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是茶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环节,通常会将茶叶带到检验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进行检测。但这些方法检测步骤复杂,耗时长、成本高,无法满足现场检测或原位检测需求,导致茶产业缺乏从茶园源头开始的风险控制手段。
日前,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倪德江教授课题组与中国计量大学团队合作,提出一种对茶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有效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有望在田间实现茶园部分农残指标快速现场定量检测,帮助生产管理部门提高茶叶生产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减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
据悉,这一现场检测的方法对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环境、专用纳米材料制备、指纹光谱算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纳米材料与光谱技术,研发出一套适用于茶叶现场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该研究团队在通过其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比对分析后,发现该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检测目标农残,在未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课题组还计划进行跨学科合作,将新技术进一步整合开发成相关轻型设备,尽快实现技术成果落地,为园艺大产业食品安全服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重大部署和“四个最严”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持续加强监管要求力度。
根据近几年得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来看,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茶产业也不例外。这不仅不利于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更会对整个行业以及茶产品生产企业产生不良影响。这一现场检测方法的研发,在提高茶叶安全检测水平的同时,更能帮助行业从源头管控食品安全。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