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过度加工食品危害大 技术、设备升级或成改善关键

    2019-09-03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油炸食品、食用油、粮食等产品大多经过“过度加工”。其中,过度加工的产品外观诱人,但其营养成分损失严重,甚至工艺、设备不当,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油炸食品、食用油、粮食等产品大多经过“过度加工”。其中,过度加工的产品外观诱人,但其营养成分损失严重,甚至工艺、设备不当,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日前,国外某杂志刊出了一项研究成果论文,对过度加工食品危害提出前所未有的预警。据调查结果显示,如若对过度加工食品的摄入量提高10%,癌症发病率会相应提高12%。
     
      政策、技术联合发力 保证食用油健康、营养
     
      我国年产大豆油上千万吨,约占食用油总量一半,改变大豆油过度加工现状意义重大。另外,市场上供应的各种小包装油,几乎都是经过“四脱”乃至“五脱”处理的高度精炼油,其纯度几乎可与纯净水相比,而低度和适度精炼油在大宗油脂中已难觅行踪。这也陷入误区之一就是盲目与国际接轨,普遍加工和食用高度精炼的油脂。
     
      基于我国食用油过度加工现象突出,以及食用油过度加工存在的问题,精准适度加工新理论被适时提出。其中,要求以程度地保留营养、减少风险为目标,依据伴随物的变迁规律对加工过程进行准确设计和控制。另外,全国粮标委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启动了植物油适度加工技术规程制订工作,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的适度加工技术规程进行制订。
     
      此外,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攻关,开发出内源酶钝化、预-复脱色、短时低温脱臭等7项关键技术,程度地保留了食用油中营养成分和对风险物质有效控制,大豆油中植物甾醇、生育酚、角鲨烯保留率大于90%,3-氯丙醇酯、反式脂肪酸、多环芳烃等危害物含量下降80%~90%,色泽和风味稳定。
     
      创新油炸工艺 减少有害物产生
     
      油炸食品在我国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文化,从炸麻花、麻叶、丸子到早餐的油条,在生活中可以随处看到它们的身影,并且现在随着快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炸鸡、炸鸡翅、炸鸡排、炸薯条或者是炸面包等油炸类食品。虽然油炸食品十分美味,具有酥脆的口感和油炸的香气,但是大多数产品经过“过度加工”,长时间食用,会影响身体健康。
     
      据了解,油脂高温加工或烹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非天然的反式脂肪,液状油在摄氏180度以上加热就会产生反式脂肪,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反式脂肪越多。另外,如若在油炸过程中,油炸时间、温度把控不准,还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多环芳烃化合物等有毒有害和致癌物质。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其部分癌症的发病率远高于不吃或极少吃油炸食物的人群。
     
      当然,油炸食品虽经过“过度加工”,但是通过创新油炸工艺,采用专业的油炸设备,如真空油炸机、油水混合油炸机等,准确地控制食品油炸的温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丙烯酰胺等有毒有害和致癌物质的产生,保证油炸食物相对健康安全,但食用也要适度。
     
      小编结语:现代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考量也越发严谨,会从产品是否真材实料、是否营养健康、是否存在“过度加工”等方面筛选。随着部分食品过度加工较为突出,这种情况下,符合适度加工、化保留营养成分、减少加工过程危害物产生等新要求越来越受到行业人士的重点关注。
     
      因此,优化产品结构,创新加工工艺,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留住营养成分,减少产品加工中有害物质产生,强化居民的营养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阅读
    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特色技术和原料解读

    日本作为全球功能性食品代表市场之一,其在产品开发、剂型创新和原料挖掘方面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个性化和高效营养需求的增加,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新颖的原料和独特的技术工艺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2025-09-12
    亚精胺与肠道菌群:激活健康的微观力量

    亚精胺是一类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毒 性低功效强,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线粒体代谢等功能。机体内亚精胺除外源膳食补充和细胞生物合成外,肠道菌群代谢也是亚精胺重要来源之一。而且亚精胺还可以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维持肠道稳态,在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