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问题重?如何解决刻不容缓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包装饮用水的消费旺季也随之而来。不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抽检结果不合格的饮用水大多是铜绿假单胞菌超标,这也直接影响饮用水安全。诚然,随着水源质量的提升,生产加工改善,以及中压紫外线消毒、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和洗瓶机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饮用水不合格率,保证消费者饮用安全。
2019年1月,某报整理了全国及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14年—2018年以来,关于桶装水的质量抽检情况。抽检结果显示,5年内共检出2300多批次不合格的桶装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而我国饮用水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明确规定,每250ml水样中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与此同时,新国标《包装饮用水》虽取消了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等致病菌的限量要求,但是明确增加了包装水产品中常见的环境污染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指标。如若饮用水被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产品不合格。可见,国家对饮用水微生物污染问题的重视。对此,饮用水生产企业也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保证饮用安全。
那么,如何防止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呢?行业人士分析认为,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原因主要是在于水源水的污染和加工过程的污染。一方面水源安全是控制包装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饮用水加工企业要充分保证获取的水源安全、卫生。另一方面,着重防止饮用水在生产加工中受到微生物污染,其中,要对饮用水和包装材料进行彻底消毒、杀菌。
据笔者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是反映饮用水卫生条件的主要指标,其“生命力”较为顽强,对消毒剂、干燥、低压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不过,在饮用水在生产加工中,采用中压紫外线消毒技术,通过专业的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器可以将铜绿假单胞菌灭杀,并且能够将水中的其它微生物一同灭活,从而更好地保障饮用水质量安全。
此外,由于包装饮用水需要进行预包装处理,这就需要直接接触包装材料,如瓶、桶、罐、袋等等。包装材料是否安全、卫生也直接关系饮用水品质。
通常来说,饮用水包装材料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彻底清洗处理,例如饮用水瓶一般通过洗瓶机,采用高压反冲喷洗,瓶壁的杂物能及时脱离掉入水箱中,达到彻底清洗瓶子的目的。
不仅如此,饮用水包装之后还要借助125℃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可以瞬时杀菌,杀菌速度快,效率高,能够灭杀所有微生物(包括繁殖体、芽孢等),不产生任何消毒副产物,同时对原水水质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保留部分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若再将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和饮用水无菌包材结合起来,可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微生物总量,避免菌落超标。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瓶装水零售市场规模高达1900亿,预计2019年瓶装水将实现10%的增长,或将突破52%的饮料行业占比,到2020年销售额将接近2000亿元。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保证瓶装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是企业必须足以引起重视。因此,饮用水加工企业要严把水源安全,生产安全,通过专业的消毒、杀菌技术、洗瓶机等保障包装饮用水质量安全。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