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营养保健品 > 国内奶粉企业加快进入市场步伐 特殊配方奶粉“钱景”在哪
国外品牌有品牌沉淀优势,但本土企业有服务、运营等方面优势,如何放大自身优势、补足短板,是本土乳制品企业抓住特殊配方奶粉“钱景”的关键。
日前,圣元国际集团宣布旗下两款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获得了生产许可证。这是继贝因美杭州工厂获得特配粉生产许可后,第二家获得特殊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的国内乳企。
此次圣元获批的两款特殊配方奶粉分别为优博安能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奶粉,以及优博敏佳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特殊配方奶粉是专门为那些患有特殊疾病或具有特殊医疗状况的婴儿设计,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物配合食用时,其能量和营养成分能满足其6个月以内生长发育需求。
业内专家认为,贝因美和圣元的生产许可分别获批后,意味着国产乳制品企业进入特殊配方奶粉市场的步伐在加快,特殊配方奶粉领域也有望成为乳制品市场的新增长点。
“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特殊人群对特殊配方奶粉的刚需将不断释放;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壁垒也将进一步突破。在整个市场供求关系还没有达到临界点之前,特殊配方奶粉市场仍然有着很大增长空间。”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
根据估算,特殊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到2020年有望达到60亿元,到2022年有望突破100亿元。既然市场前景巨大,为何此前国内企业没有进入这一领域?
“特殊配方奶粉代表了一家企业的技术水平,过去我国很多企业都无法生产,后来虽然具备了生产能力,但却受到政策上的约束。”资深乳业专家宋亮分析说,国内乳制品企业在特殊配方奶粉领域“慢人一步”,原因在于政策限制。
此前,我国特殊配方奶粉市场一直没有放开。即便是被允许进入国内市场的特殊配方奶粉,基本上也只有一些有医学背景的企业,而且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以简单的抗过敏产品为主。
2016年3月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意味着特配粉全面进入注册管理时代。“之前相关部门没有放开特殊配方奶粉,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条件并不成熟,相关标准体系也有待完善。从企业层面看,对特殊配方奶粉的研发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有相对较长的研发过程。”宋亮说。
宋亮表示,随着我国乳制品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配方注册制实施以后,不少乳制品企业看到了这一领域的市场前景,已经在抓紧相关方面的研发和布局。未来几年,预计将有更多本土乳制品企业进入特殊配方奶粉市场。届时,特殊配方奶粉产品种类将越来越齐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宋亮指出,特殊配方奶粉对于蛋白分子要求很高,对营养均衡性要求也很高。而且,特殊配方奶粉属于高毛利产品,形成规模以后才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朱丹蓬建议,特殊配方奶粉领域的目标消费群体更加看重企业品牌、硬件以及科研能力。从目前看,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总体上仍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国外品牌有品牌沉淀优势,但本土企业有服务、运营等方面优势,如何放大自身优势、补足短板,是本土乳制品企业抓住特殊配方奶粉“钱景”的关键。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