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天然活性成分预防代谢性疾病研究再获突破
近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三峡库区药用资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天然活性成分预防代谢性疾病领域再获突破。该院青年教师徐敏轩在食品科学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食品与功能》(Food&Function)一期上发表了李斯特菌相关学术论文,并被邀选为该刊3月封面论文。
据了解,《Food&Function》是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中科院分区为一区Top期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该论文的完成单位及通讯单位,谭君教授和胡林峰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团队首次设计了一种负载天然药物—漆黄素的多物质联合纳米颗粒,发现该纳米颗粒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诱导的致命败血症相关的小鼠肝衰竭的作用机制,因此该纳米颗粒很有可能成为通过靶向iRhom2来防治细菌性败血症相关疾病的潜在药物。
据谭君教授介绍,李斯特菌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日常生活中,如果将食品保存在冰箱中,就很容易被一种“单增李斯特氏菌”污染,食品未经高温彻底加热处理的情况下食用,就可能出现李斯特菌感染症状。这种由“单增李斯特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轻者可仅表现为发热、肌肉疼痛的流感样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脑膜炎或败血症,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该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漆黄素很有可能成为防止该细菌性败血症相关疾病的潜在药物。同时,漆黄素还是一类天然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很多蔬菜水果里都含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为此,该研究团队首次设计了一种负载天然药物——漆黄素的多物质联合纳米颗粒,发现该纳米颗粒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诱导的致命败血症相关的小鼠肝衰竭的作用机制。阐明了天然产物——漆黄素在预防和治疗器质性损伤中的重要作用,首次发现漆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Rhom2的过度激活进而维持细胞的代谢平衡。从而验证了该纳米颗粒很有可能成为通过靶向iRhom2,来防治细菌性败血症相关疾病的潜在药物。谭君还表示,“我们基于该研究成果,将充分挖掘天然产物的作用,正在开发相关具有儿童脑增智、抗衰老、抗肿瘤方面功能的药品和健康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该重点实验室还结合学校特色,在该研究下面成立了“儿童脑增智发育研究中心”,对“0-12岁儿童成长发展”的早期教育阶段,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摄入水果蔬菜,以及营养健康产品对儿童脑增智发育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对提升青少年儿童脑智力水平产生积极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接骨木莓(Elderberry)以其深紫色的浆果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抗病毒素”与“西方板蓝根”。这种源自忍冬科接骨木属的植物,其果实、花朵乃至叶片均被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及多种炎症性疾病。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接骨木莓的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逐渐被揭示,其在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及药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板栗,又称栗子和毛栗,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不仅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高档干果果品,也属于山珍和无公害森林食品,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我国是全球板栗生产的第一大国,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裹包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和工业等领域的自动化包装设备,主要用于对产品进行整齐包裹和封装。裹包机以其包装速度快、包装质量高和操作简便的优势,极大提升了生产线的包装效率,成为现代工业包装的重要工具。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