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营养保健品 > 食补改善贫血可能性极小
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出现脸色不好、头晕疲惫等症状,就认定自己贫血,便选择食用红枣、阿胶、枸杞、猪肝、鸭血、甲鱼等食物来“补血”。然而“吃得好,并不代表贫血一定能得到纠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松山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人对“贫血”“气血两亏”等概念存在误解,一味食补有时反而可能延误病情。
要与低血糖、气血虚区别开来
“从西医角度说,贫血就是在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王译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女性、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就可以叫做贫血。当患者轻度贫血时,往往难以察觉;当出现中度、重度甚至极重度贫血时,人体缺血、缺氧比较明显,就会出现头晕困倦、心累乏力、脸色苍白、眼花、失眠等不适症状。
刘松山表示,如果患者在血常规检查中明确自己的血红蛋白没有降低,身体却有类似贫血的症状,如蹲下后突然站立感到头晕,这不是贫血,而是脑供血不足,需警惕低血糖、低血压,而不应从贫血角度入手去“补血”。
“还有很多人,常常把气血虚和贫血混为一谈,但这是两个概念。”刘松山说,中医理论认为,气、血是支撑及滋养人体运行的两大精微物质,这两种物质出现虚损,就是气血虚。其表现为:经常感觉劳累、做事没精神、心慌、头晕、偶尔出现呼吸困难、手脚冰凉、腰酸腰痛、走路感觉双腿沉重、失眠多梦、尿频、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缺少血色等。
“气血虚与贫血像一对孪生兄弟。”刘松山指出,贫血会有气血虚的表现,因为引起贫血的原因可导致人体气血虚,但气血虚不一定会贫血,因为引起气血虚的原因,不一定会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因此,贫血、低血糖、气血虚这3个概念有不同的病因与疾病背景,不能笼统看待。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刘松山说,常有人食用猪肝、鸭血、甲鱼、鸽子等,或在食物中加入黄芪、当归、红枣、枸杞、红参、虫草等药材,甚至服用滋补药酒、保健品等来补血,但实际上,真正的贫血用食疗、药膳或补品纠正的可能性极小。
“病人自己往往对病情判断不准确,而单一的食物或药材如果不能针对病症,作用不大。”在刘松山看来,如气血虚导致的贫血,中医会根据气血虚与脾、胃、肾的先天、后天关系,从气虚、血虚、气血双亏、脾肾不足等不同侧重点进行治疗,当人体气血充足后,贫血就会有一定改善;难治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等,已伤及肝肾,用药时需结合血肉有情之品(即动物类药物中具有补益作用的,如阿胶、龟板、胎盘等,其滋补效果比植物药物要好);因月经量多、痔疮、胃肠道出血导致的失血性贫血,则应先调节月经、纠正痔疮、改善胃肠道疾病后才能纠正贫血;如果贫血不是失血引起的,首先要考虑血液病,因为很多血液病伴有不同程度贫血,其次考虑免疫病、肿瘤、感染病、慢性病等,因为只有贫血而无其他原因或疾病的情况很少。
“怀疑自己贫血,正确的做法是寻求血液科医生的帮助。”刘松山说,在贫血这件事上,切忌盲目补气血、补铁、乱服保健品,应保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无需特别食补,要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结合起来标本兼顾。
维生素C咀嚼片是一种以维生素C为主要成分的营养补充剂,采用咀嚼方式服用,口感酸甜可口,深受各类人群的喜爱。维生素C咀嚼片不仅能够方便摄取每日所需的维生素C,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并参与多种生理代谢过程。
车前子壳固体饮料是一种以天然车前子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健康饮品,因其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车前子壳固体饮料在冲泡后形成独特的胶状口感,能够帮助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并有助于控制血糖与血脂水平,适合各类注重健康管理的人群饮用。
在食品加工与包装行业中,饼干糖果包装机凭借高效率、自动化和精准控制的优势,成为众多食品生产企业的重要设备。饼干糖果包装机能够快速完成饼干、糖果等产品的计量、装袋、封口及印码等工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包装质量,满足现代市场对外观精美与安全卫生的双重要求。
木薯淀粉是一种来源于热带经济作物木薯根部的天然淀粉,因其优良的粘性、透明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及化工等多个领域。木薯淀粉颗粒细腻、纯度高、味道中性,不仅适合直接食用,还可作为多种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在现代流体输送设备中,不锈钢转子泵因其优良的耐腐蚀性、稳定的运行性能以及良好的卫生条件,成为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的重要选择。不锈钢转子泵采用不锈钢材质制造,能够有效防止介质污染,保持流体的纯净性,尤其适用于对卫生和质量要求较高的生产环境。
在现代物流与包装产业中,自动开箱机作为自动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它能够自动完成纸箱的开箱、成型及底部折叠封胶等工序,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参与。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