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多样化 破碎、发酵等助其变废为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餐饮行业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产生泔水、油脂等餐厨废弃物。这些餐厨废物如若不及时处理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还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那么,一起来看看地方如何通过餐厨垃圾厌氧处理等工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人们“舌尖安全”保驾护航的吧!
成都:“餐厨垃圾联合生物加工技术”
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饮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餐厨垃圾。如何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并让垃圾实现变废为宝,是行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获悉,有跨界研发团队研发出了“餐厨垃圾联合生物加工处理工艺(CBP)”技术。这项技术克服了传统有机垃圾在产业上“效益难以覆盖减量成本”、“二次污染”等问题。
另外,该技术还可以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使原材料及生产过程废弃物全部自循环利用,提高餐厨废物的循环利用率,符合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目标。此外,彻底解决“地沟油”、“垃圾猪”和“同源性污染”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农副市场、肉类海鲜市场、食品加工行业的“二次加工”,真正实现食品加工废弃物“两零一全”处理。
漳州: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处理工艺
据了解,福建省漳州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分两期实施,已投入运营的是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100吨/日。自2018年5月以来,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累计收运、处理餐厨垃圾达6000余吨。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采用的是国内较成熟的‘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的处理工艺。
通常来说,该工艺是将餐厨垃圾经过脱水、粗破碎、制浆、分离等工艺,再分选出均质有机物浆液泵入厌氧系统。之后进行水解酸化及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脱硫装置净化后,进入沼气发电机组实现发电。通过分选出来的陶瓷、玻璃、塑料等杂质和厌氧后产生的沼渣则被运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而2018年12月30日正式实现沼气发电,进而实现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宁波:“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净化处理”工艺
笔者了解到,餐厨垃圾处理厂迁建工程是浙江省宁波市建设国家首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的重要内容。该厂处理项目包括餐厨垃圾预处理、地沟油预处理,以及厌氧发酵系统、除臭系统、沼气净化利用系统、沼渣脱水系统等相关配套辅助系统。据相关人员介绍,废弃物通过输送机喂入机器进行全封闭处理,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净化处理”的处理工艺。之后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沼气和油脂,这些都可以再加工实现循环利用。
徐州:分三期处理工艺
笔者获悉,江苏省徐州市一餐厨垃圾处理厂总投资2.6亿元,其设计处理能力超过390吨/天,其中处理餐厨废弃物360多吨/天,废弃油脂30吨/天,实现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据工作人员介绍,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主要分为前期预处理、后期沼气制取和生物柴油制取。其中,卸料机、分选机、提升机、筛除机、破碎机、高温杀菌设备、厌氧发酵罐等设备在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