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水稻磷肥高效利用机理获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易可可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薛邵伍团队合作,解析了调控植物液泡内无机磷输出的机制,为作物磷肥高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学》杂志。
磷元素是肥料三要素之一,也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作物主要通过根部对无机磷的吸收获得磷。由于土壤中的无机磷易被土壤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不可溶物质,因此尽管土壤中的总磷含量很丰富,但能直接被作物利用的极少,有效磷资源的匮乏严重损害了作物的生长并导致其减产。
易可可介绍说,作物吸收的大部分无机磷会被储存在液泡中,当土壤中有效磷不足时,作物将调用液泡中储存的磷来维持生长。因此,液泡中磷酸盐的输出对于维持作物体内磷素平衡和生长发育非常重要。而该过程的调控机制此前并不清楚。
上述团队利用蛋白组学、电生理、基因工程等手段,在水稻中鉴定和解析了介导液泡无机磷外排的转运体,并发现该类转运体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内,且进化上非常保守。
相关专家表示,该类蛋白的鉴定不仅帮助解析了植物液泡内无机磷输出的机制,同时为改良作物的磷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培育磷素高效利用的作物新品种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商品二维码》(GB/T 33993)等国家标准的实施,为食品数字标签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随着消费者“控糖”意识的不断提升,用甜味剂代替糖的无糖、低糖饮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但对于甜味剂安全性的质疑也层出不穷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