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营养保健品 > WHO提出五个饮食建议 限盐限糖别喝酒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大家的2019健康饮食提出五个建议,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种类,增加食物多样性
1225原则不要忘
研究:国内外研究发现,随着膳食多样化评分的增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的患病风险逐渐降低。
来,伸出双手双脚,数数过去七天你一共吃了多少种食物?必须是来自谷豆类、坚果、蔬果、鱼肉蛋奶等不同类型的天然食材,加工食品和调味料不算,同一种食物不同的烹饪方式也只算一种。如果算下来,双手双脚不够用的人,应表扬!一双手就搞定一周食物种类的,你的食物种类不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12种食物,一周吃够25种食物。
具体建议:主食以大米、小麦、玉米、薯类(土豆、红薯等)等为主体,加入各种豆类。尽可能选择全谷类,比如玉米、糙米、小米、燕麦、大麦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不至于“总想吃、总在吃”;丰富新鲜水果和蔬菜的种类及数量;在此基础上,加入动物性食物(肉蛋鱼奶);零食的选择上以可以生食的蔬菜、不加盐的坚果和新鲜水果来代替那些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或加工食品。
限盐,驯化你的味蕾
盐不光在食盐里
研究:2018年《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显著减少小鼠脑部的血流量,并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人食盐摄入量都超标,人们每天吃盐量平均达到了世卫组织建议限量(5克)的两倍,而中国人民,一不小心成为了大多数“咸人”中的“大户”。
即使我们没有在食物中额外加盐,食材自身也是含有一定量钠盐的,更何况大部分加工食品或饮料都是“含盐大户”,“要想甜,放点盐”是有理论依据的。
具体建议:做饭时减少用盐量,同时减少酱油及老抽、生抽、黄酱、鱼露等其它含盐调味品的使用量;避免吃高盐零食,以新鲜健康的零食代替加工食品;如果需要用罐头或干的蔬菜,坚果、水果、肉干,尽量选不额外添加盐的品种;餐桌上不摆放盐罐及含盐调味品(比如加盐的辣椒酱),避免养成加盐或酱油调味的习惯;学会阅读查看食品标签,选低钠食品。另外,宝宝1岁前的食物无需加任何调味料,不要从小养成重口味的习惯。
减脂,少用某些脂肪和油脂
少吃加工肉制品
研究:2018年《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研究介绍,摄入含较高比例亚油酸的油脂可使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35%。
我们的饮食中不能没有脂肪,但多了也不好,多则伤,尤其是某些“不好的脂肪”,会增加肥胖、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比如,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大量反式脂肪会让我们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将近30%。
日常在食用油脂时,可用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红花籽油和葵花籽油等植物油类代替一部分黄油、猪油和牛油等动物来源的油脂。
具体建议:用一定量的禽肉和鱼肉等脂肪含量较低的白肉替代红肉,同时要注意去掉肥肉和禽类的皮,尽量少吃甚至不吃加工肉制品(比如腌制肉、香肠等);尽量选清蒸或炖煮的烹调方式,避免油炸;查阅食品标签,避免食用含有工业制造反式脂肪的各种加工、速食和油炸食品。人造黄油、起酥油、预包装的零食、速食食品、焙烤和炸制食品往往是反式脂肪的藏身大户。
限糖,注意精制糖的摄入量
多了解食物配料
研究:2018年《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短期高糖饮食累积在肝 脏的脂肪,即使恢复健康饮食仍有堆积。
过量的糖,不仅损害我们的牙齿,还会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并容易引发一系列慢性病的发生。
与盐一样,糖存在于我们的很多日常食物中,除了白砂糖等,“隐形糖”也是我们需要警惕和避免的健康威胁,它们常常藏匿于加工食品和饮料中,随便一罐含糖可乐或汽水,就能含有少则20多克多则50克的添加糖。
具体建议:限制糖果、甜点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例如汽水、果汁、果汁饮料、果汁浓缩液或粉、调味水、功能饮料及运动饮料、即饮茶和即饮咖啡、调味乳饮料等;选择健康新鲜的零食,避免加工食品;避免给儿童吃含糖食品,6个月~2岁宝宝的辅食中不应添加糖和盐,2岁以上儿童的食物中也应限制糖和盐;日常吃的一些糖醋菜、拔丝菜等都是含糖量极高的菜肴,也应尽量少吃。
戒酒,请尽量远离酒精
不管多少喝了就有风险
研究:2018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研究显示,酒精摄入与全因死亡率正相关。此外,喝酒也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正相关。
过量饮酒或者过于频繁地饮酒,短期内有可能增加外伤风险,长期则会导致或增加肝损伤、癌症、心脏病和精神疾病的风险。
而且,不仅是过量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连同其他医学权威机构等,都认为饮酒这件事,根本没有安全“阈值”可言。
对许多人来说,即便只是少量饮酒,也可能为我们的身体带来比较严重的健康风险。
具体建议:有一些人是不能饮酒的:孕产妇及正在母乳喂养的妈妈;驾驶汽车、操作机器或从事有相关风险其它活动的人;患有会因酒精而加重病情的某些疾病;服用会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酒精成瘾,或对饮酒缺乏自制力。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