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绿色鱼子酱”—海葡萄的营养分析与应用前景
        
海葡萄,学名为长茎葡萄蕨藻,因其直立茎上连接着大量晶莹水润的球状体,外形类似一串串绿色的迷你型葡萄而得名。海葡萄原产于东南亚和日本冲绳的无污染海域,对生长环境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无法在被污染的水体中存活,因此海葡萄是一种绿色健康的海洋蔬菜,其价格也居高不下。海葡萄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呢?
海葡萄的营养成分
海葡萄口感很像鲑鱼卵,咬起来有小颗粒破裂的感受,释放出特有的咸鲜香味,颇有鱼子酱的感觉,因此被喻为植物中的“绿色鱼子酱”。海葡萄走上我国国民的餐桌虽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颇受欢迎,以海葡萄为对象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大量研究表明,海葡萄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主要包括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生物碱,以及镁、钙、磷、碘、铜等常量或微量元素。海葡萄是低热量、零胆固醇的健康食品,具有抗氧化、抗病毒、减肥消脂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海葡萄中的一般营养成分:
海葡萄中,粗蛋白的含量约为14.5%,粗脂肪含量为1.8%,多糖含量约为51%,粗纤维含量约为7.8%。从这几类一般营养成分的含量来看,海葡萄与海带、紫菜、石蒓、龙须菜等常规食用海藻中这几类成分的含量相比没有突出的优势,但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一般经济海藻类要高。
海葡萄中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
目前研究表明,海葡萄中共有14中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约为71%。其中亚油酸含量约为13%,亚油酸对于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及组织的再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亚麻酸含量约为14%,是人体合成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前体物质。亚麻酸和亚油酸还是构成磷脂的核心因子,并且其含量与胆固醇的代谢成正相关。此外,海葡萄本身就含有较多的二十碳五烯酸,其含量约为16.8%,此成分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等具有有益效用。
海葡萄中的氨基酸共有16种,氨基酸含量约为13.6g/100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约为5.6 g/100g。海葡萄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约为41.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的比列约为70%,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即以上两种比例分别为40-42%和>60%。因此,海葡萄中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组成结构合理,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海葡萄中的矿物质和生物碱分析:
海葡萄含有多种矿物质,与其他食用海藻相比,镁的含量较为突出,如其镁含量是海带的4.5倍、龙须菜的3.6倍。镁具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对心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海葡萄中的钙、铁、锌的含量与其他藻类相当,可满足人体对这几种元素的日常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海葡萄中的Na/K比较高,一般大于6,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的Na/K平衡,有造成高血压的风险,因此,不宜单独食用大量的海葡萄,应与其他食物合理搭配。
海葡萄中还含有具有生理活性的生物碱,蕨藻红素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研究表明,蕨藻红素具有消炎、抗氧化的作用。此外,蕨藻红素在农作物种植中,具有延缓果实成熟,抑制生长激素,可作为生物除草剂等,进一步提高了海葡萄的应用价值。
海葡萄的应用前景
由于海葡萄对环境要求极高,因此海葡萄的大规模养殖难度很大。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海南、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已经成功实现了海葡萄的大规模养殖。作为一种高价值海洋经济作物,海葡萄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海葡萄常作为高级料理出现在饭店的餐桌上,最常见于寿司的配料。随着海葡萄养殖规模的扩大,将出现各种深加工产品,如海葡萄饮品、海葡萄饼干等有望问世。由于海葡萄是清洗后可生食的海藻,因此,必须秉持食品安全的观念,并以创新技术使海葡萄养殖技术标准化,促进海葡萄在食品市场的推广。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