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名企关注 > 熊猫乳品终止A股IPO申请,决定暂缓上市
1月9日,国内炼乳第二大品牌熊猫乳品公布转板进展称,基于经营发展战略需要,决定终止公司首发上市的申请,并撤回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的申请文件。2018年底,其股票曾因转板事宜延期恢复转让。
熊猫乳品终止上市申请
公告显示,熊猫乳业于2018 年11月12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并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于同年11月16日领取《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2019 年 1 月2日,熊猫乳品领取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181817 号),需公司就有关问题作出书面说明和解释。
熊猫乳业在今日公告中表示,基于经营发展战略需要,经过审慎研究,公司决定调整上市计划,暂缓上市进程,终止公司首发上市的申请并撤回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的申请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因与瑞安百好乳品厂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熊猫乳品自2018年1月11日起暂停转让,后因收购东营安和乳业有限公司51%股权,计划最晚于2018 年12月27日恢复转让,此后又因转板A股IPO申请获证监会受理而持续暂停转让至今,累计停牌已接近1年。
曾计划首发筹资6.21亿元
根据证监会官网11月16日披露的熊猫乳品招股书,其原计划以不公开发售方式募资6.21亿元,用于生产项目和营销、应用中心项目建设。
招股书显示,熊猫乳品建于1995年,主要从事浓缩乳制品的生产、销售,2015年5月挂牌新三板。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熊猫乳品炼乳产品销售规模仅次于雀巢,是国内市场第二大炼乳品牌,主要客户包括香飘飘、蒙牛乳业、达能乳业、江中食疗等。
2015年-2017年,熊猫乳品营收分别为3.66亿元、4.09亿元、5.34亿元,净利分别为7391.63万元、8553.4万元、8691.25万元。2018年前三季度,熊猫乳品营收4.06亿元,同比增长1.77%;净利6333.4万元,同比增长7.65%。
尽管业绩向好,但2017年财报显示,熊猫乳品的浓缩乳制品、乳品贸易营收占比分别达67.49%、29.61%,以饮料为代表的“其他产品”营收占比仅为2.68%。熊猫乳品在2018年半年报中称,子公司业务整体表现不佳,其中海南熊猫乳品有限公司椰汁饮料业务竞争压力较大,渠道开发费用高,仍未弥补累计亏损。熊猫乳品坦言,“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市场开拓,未来该业务能否扭亏为盈仍存在不确定性。”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消费者不仅希望食品本身健康,还渴望通过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其新鲜程度。传统的食品包装只能被动保护产品,而智能包装的出现,让包装从“沉默的容器”变成了“会说话的管家”。
随着人们健康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潜在养生功能的原料逐渐走到大众的视线,这些原料不乏应用历史久远的药材,也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属性的物质,还有一些属于“舶来品”,他们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健康。
在植物蛋白资源开发与食品工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凭借其高纯度、全营养、多功能的特性,已成为食品领域替代动物蛋白的核心品种。作为经过深度加工的大豆蛋白制品,它不仅破解了传统植物蛋白利用率低的难题,更在肉制品改良、功能食品研发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应当是食品真实属性的反映,既给消费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也提供了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优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签逐渐向透明化转变,消费者费时费力“学习标签”的过程正在逐渐减少。
食品微生物,作为食品工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参与者,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从发酵食品的酿造到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微生物的作用无处不在。食品微生物与健康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既包括有益于食品生产的菌种,如乳酸菌等,也包括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有害菌种,如沙门氏菌等。
谷朊粉,学名小麦面筋蛋白,本质是从小麦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蛋白质复合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面粉去掉淀粉后的精华”,普通小麦粉中约含70%淀粉、10%-14%蛋白质,而谷朊粉通过物理分离技术去除了淀粉、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使蛋白质含量飙升至80%以上(干基计算),成为目前食品工业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蛋白原料之一。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