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热点资讯 > 荷兰“气候智能型乳品生产”获专家认同

    2018-12-14 来源:食品资讯中心
    “科研体系将持续对‘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建设起到支撑作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校董马丁·思高腾这样说。他在12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五周年庆典大会主题演讲中,提出“气候智能型乳品生产”概念,获得与会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同。

            “科研体系将持续对‘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建设起到支撑作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校董马丁·思高腾这样说。他在12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五周年庆典大会主题演讲中,提出“气候智能型乳品生产”概念,获得与会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同。
     
            荷兰用有限耕地生产大量高品质牛奶已有100多年历史,但也曾面临惨痛教训。思高腾说,乳品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莫过于对土地的占用;其次是草场施肥和奶牛排泄物中排放的氮、磷、氨等物质和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是产业链中的生物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佳,也将占用大量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中国乳品市场正面临巨大挑战——中国乳制品需求飞速增长,耕地面积却十分有限。按照宏观数据预测,5年后我国奶类消费量将增长15%—20%。如何破解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影响?
     
            欧洲特别是荷兰的经验显示,相关立法非常严格,比如规定每公顷草场最多施用氮肥170公斤,这一标准有利于让粪肥很好地与土地结合,实现有机质的提升,减少化肥用量;荷兰牧场对粪污的先进处理方法,可以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壤中而不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5年前在北京成立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是中国和荷兰在农业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说:“两国农业科学家开展的系列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课题,就是要成功借鉴荷兰先进经验,促进中国乳业产业链提高产量、安全和质量。”
     
            据思高腾介绍,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三家发起方中的两家——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凝聚了中国农科院等机构的全球科学家,共同承担乳品产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目标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望为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破解之道。

    相关阅读
    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特色技术和原料解读

    日本作为全球功能性食品代表市场之一,其在产品开发、剂型创新和原料挖掘方面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个性化和高效营养需求的增加,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新颖的原料和独特的技术工艺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2025-09-12
    亚精胺与肠道菌群:激活健康的微观力量

    亚精胺是一类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毒 性低功效强,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线粒体代谢等功能。机体内亚精胺除外源膳食补充和细胞生物合成外,肠道菌群代谢也是亚精胺重要来源之一。而且亚精胺还可以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维持肠道稳态,在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