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热点资讯 > 油莎豆有望成为大豆重要替代性原料
11月22日,科学技术部农村司在京召开油莎豆产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会议围绕我国大豆及食用油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探索大豆产品替代途径。与会代表交流讨论我国油莎豆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和对策,并针对品种退化、收获机械缺乏、加工设备落后、市场培育缓慢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相关省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各省的资源禀赋优势,整合资源力量,加强政科企合作,开展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加快油莎豆产业规模化高效健康发展。
科学技术部相关负责人对油莎豆产业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油莎豆作为大豆的重要替代性原料和产品的重要作用,凝聚共识,增强推动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推进。三是科技先行。聚焦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大研发部署,开展集成示范。四是平台支撑。发挥农业科技园区载体作用,培育建设油莎豆创新中心。五是机制创新。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与质量。
莎豆又名油莎草、虎坚果等,为莎草科一年生植物,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
油莎豆是我国大力推广的新型油料作物,已被列入《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推荐作物品种。它适应性极强,适宜在荒地、滩涂地,及盐碱地等土地上种植,可有效利用边际土地资源,促进边际地生态环境保护;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1000千克,干豆500千克,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7-10亩油菜;市场前景广阔,既可开发成食用油,又可加工成口感佳的风味食品。
今年,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中油莎1号”,通过了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组织的品种认定,这是我国育成的高油高产油莎豆品种。该品种块茎种子含油量31.3%,是长江流域含油量的油莎豆品种,目前在长江中下游种植1万亩左右,已开发出油莎豆饮料、减肥饼干等产品。
日本作为全球功能性食品代表市场之一,其在产品开发、剂型创新和原料挖掘方面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个性化和高效营养需求的增加,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新颖的原料和独特的技术工艺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亚精胺是一类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毒 性低功效强,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线粒体代谢等功能。机体内亚精胺除外源膳食补充和细胞生物合成外,肠道菌群代谢也是亚精胺重要来源之一。而且亚精胺还可以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维持肠道稳态,在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