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热点资讯 > 河流食物链中检测到 六十多种药用化合物

    2018-11-07 来源:科技日报
    人类每天使用的化学品,如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最终会进入附近的水域,因为废水处理设施无法有效清除它们。然而,它们的生物活性、暴露情况和生态影响,一直以来都不甚明了。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6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在墨尔本附近6条河流中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河岸上的昆虫捕食者体内,检测到了60多种药用化合物。初步估计表明,位于食物链上游的动物——鸭嘴兽和褐鳟在理论上可能因为饮食而被暴露于某些药物,其剂量高达人类剂量的50%。

            人类每天使用的化学品,如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最终会进入附近的水域,因为废水处理设施无法有效清除它们。然而,它们的生物活性、暴露情况和生态影响,一直以来都不甚明了。

            此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艾林·李察蒙德及其同事检测了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6条河流中的水生昆虫和陆地蜘蛛,以鉴定98种不同药物在其体内的浓度,包括抗抑郁药、止痛药、抗生素和抗组胺药(一种针对组胺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有明确疗效、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的药物)。

            研究团队发现,60多种化学物质在它们体内都达到了可检测浓度。已知的昆虫捕食者——河岸蜘蛛体内的化学物质浓度要高得多,研究人员认为,药物是在这些昆虫捕食者食用无脊椎动物时被转移到它们体内的。这也表明,这些化学物质在食物链上游具有所谓的“生物放大(富集)”作用,或者出现了浓度上升。

            随后,研究团队使用昆虫体内的化学物质浓度信息,来估计食物链中其它昆虫捕食者——褐鳟和鸭嘴兽的药物暴露情况。根据计算结果,研究人员估计鸭嘴兽可能摄入了大约50%的人类抗抑郁药日推荐量。

            对于这些新型水污染物的直接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工作,加以探索。

            农药残留和各种人造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我们还所知甚少,或许有一些种类无关大碍,但科学家已陆续发现了不少之前认为无毒,实际有长期潜在副作用的化学物。食物链顶端的水生物和珍稀动物会是直接受害者,而人类也保不准会受害,生物圈的关系网是人想不到的复杂。排污管理不该有侥幸心理。

    相关阅读
    从材料到技术:食品纸质包装的创新与实践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2025-10-30
    功能性甜味剂木糖醇:食品加工中的甜蜜新宠!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5-10-30
    山茶:营养赋能下的保健与食品加工新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25-10-30
    酸面包:古老的发酵艺术与现代健康之选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2025-10-30
    猴头菇菌丝体:为健康赋能的食药用菌成分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2025-10-30
    “膜”法保鲜:天然精油可食膜助力食品长效新鲜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