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食品行业成网络谣言重灾区 避孕药葡萄、塑料紫菜、注胶螃蟹,致癌、有毒……

    2018-07-31 来源:食品伙伴网
    顶花带刺的黄瓜和弯黄瓜不能吃,无籽葡萄是用了避孕药,蒙阴蜜桃喷防腐剂,紫菜都是塑料做的……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恐慌,更容易对产业造成冲击,有时候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顶花带刺的黄瓜和弯黄瓜不能吃,无籽葡萄是用了避孕药,蒙阴蜜桃防腐剂,紫菜都是塑料做的……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恐慌,更容易对产业造成冲击,有时候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食品安全成网谣重灾区

     

      90%来自手机

     

      在足球世界杯开始前,网上就曾流传关于小龙虾的谣言,《小龙虾的致命真相: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小龙虾的致命真相: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国人却还被蒙在鼓里》等文章先后在朋友圈刷屏。统计显示,从610日到623日期间,关于小龙虾的谣言就多达688篇。

     

      小龙虾的谣言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已成网络谣言的重灾区,其中有90%来自微信和微博。作为“2018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食品辟谣论坛日前举行,相关部委、食品行业协会和专家,旨在共同探讨如何深入治理食品谣言,将谣言治理落到实处。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谣言传递的速度特别快,呈几何数量传递。在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周期间发布的《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手机端的微信微博加起来有90%的食品谣言传播量。

     

      高延敏强调,食品谣言之所以能大行其道,说明当前的食品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差距,仍有努力提升的空间。

     

      农产品安全近半是谣言

     

      只因信息不对称

     

      作为食品的源头,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舆情监测数据显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负 报道中,近半是谣言和传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应急处处长方晓华指出,谣言的产生并得到广泛传播,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如果我们的信息公布不及时、不畅通,信息的交流不均衡,就容易引发谣言。

     

      2017年,曾传播过一个关于避孕药喷防腐剂的谣言,最初来源是一个货车司机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段10秒视频,把原本用于降温而喷施的清水说成是防腐剂,导致当地蜜桃大量滞销。,这位货车司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

     

      方晓华称,2017年一家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93.83%。与这个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信息的了解度只有50%左右。另外网络空间的匿名化、低门槛、跨时空、去中心化的特性,也助长了网络谣言传播的蝴蝶效应

     

      晋江紫菜行业损失近亿

     

      都是谣言惹的祸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标签化,谣言普遍带有致癌有毒激素这样的标签,用夸张词语吸引眼球。二是视觉化,塑料大米谣言只是把相关图片移花接木,避孕药葡萄谣言则是以小视频呈现,越来越倾向于视觉化的表现手段,让谣言看起来更真实。三是社交化,微信微博等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是目前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谣言,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恐慌,更容易对产业造成冲击,有时候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方晓华介绍,2015年曾经传出毒草莓谣言,致使当年全国多个地方的草莓滞销。其中,北京昌平区的草莓日销量下降82%,销售价格下降一半多,2周时间损失2600余万元。2017年初,一段时长2分钟的关于塑料紫菜的谣言,曾让晋江紫菜行业损失近1亿元。

     

      网络谣言的治理难度大

     

      需要社会共治

     

      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关于乳制品的谣言也很多。现在食品谣言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数量多传播速度快,治理难度更大了。

     

      方晓华指出,为了让公众深入了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从今年7月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普及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同时发布准确的权威信息,提振公众消费信心。

     

      在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新华网产经中心总编辑段世文表示,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定期采访并发布关于农产品方面的辟谣信息,例如,打了激素的空心西红柿草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注胶螃蟹等等,都曾被新华网在微信微博上发布过相关的辟谣信息。

     

      这些谣言千奇百怪,但是都会造成很大伤害。什么葡萄皮上长刺可能会导致什么疾病啊,无籽葡萄是用了避孕药啊,谣言一旦出来,就会对整个行业包括农产品从业人员造成巨大伤害。

     

      为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原食药监总局、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新华网于20158月成立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截至20186月,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已举办12次专项落地活动,发布60余条权威辟谣信息。

     

    相关阅读
    银发食品进入 “精准功能” 时代:磷脂酰丝氨酸(PS)破解认知健康痛点,打开百亿市场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2025-09-26
    噬菌体之力,解锁食品保鲜的无限可能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09-26
    IFT FIRST 观察 | 五大关键趋势,重塑食品研发与配料创新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2025-09-26
    甘薯淀粉:食品保健新“薯”光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09-26
    从 “脑黄金” 到绿色生产:DHA 藻油的功效与食品应用开发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2025-09-26
    柑橘里的“黄金成分”:PMFs的食品应用价值与开发潜力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