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果蔬贮藏专业教授 冯双庆
准备吃的水果烂了一部分,扔了又觉得可惜,那么水果没坏的部分还能吃吗?带着这个疑问,《生命时报》记者采访到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果蔬贮藏专业教授冯双庆。
冯双庆告诉记者,实际上,水果一旦出现腐烂,表明各种微生物已经开始繁殖,特别是真菌在水果里繁殖会加快,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以从腐烂部分通过果汁向未腐烂部分扩散,这时未腐烂部分同样含有微生物代谢物,尤其是真菌霉素。要注意的是,人在食用这些真菌霉素后可能会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可能有患癌风险。不同水果的腐烂速度也不同,例如桃子的组织比较软,真菌组织扩散得比较快,而苹果、梨等水果则扩散得比较慢。
冯双庆建议,选择肉质鲜嫩、色泽光亮的新鲜水果,尽量不要吃腐烂水果。如果一定要吃,要注意:若只是小霉点或腐烂面积不大,可用刀从距离腐烂边缘1~1.5厘米的地方挖去腐烂部分;若腐烂、虫蛀面积超过水果的1/3,建议送入垃圾箱。因为对于腐烂的水果来说,细胞的损伤会导致很多营养物质流失,从营养角度考虑,也是没有必要食用的。
运输途中或储藏时的碰撞,也会使水果细胞受损,细胞质溢出,伤口呈现出特别的颜色。冯双庆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叫作“褐变”,此机械性损伤若是给水果造成了开放性伤口,也就是水果破损,则可能招致真菌和细菌,继而出现腐烂。因此,出现褐变的水果也应将颜色变化的部分挖掉后再食用,并且应尽快吃完。
有些人习惯将买来的水果放入冰箱,时间一长,一些生长于热带的水果会出现低温冻伤的现象。例如将香蕉长时间放在冰箱后,果皮会变黑。另外,有些水果的细胞膜破损后,释放出来的多酚类物质,也会在氧化酶作用下与空气里的氧发生反应生成棕色物质。这种水果会变得又黑又软,口感也不如新鲜水果。
同时冯双庆还提醒,去买市面上切好的盒装水果时要保持警惕,因为我们可能无法确定商家是否将已出现腐烂的水果挖掉腐烂部分后仍在销售。
冯双庆表示,如果不想吃腐烂的水果,最简单的办法是在购买时不要全挑熟果子,可以生熟混着买。之后再根据不同水果的特性、生长地区和品种来决定合适的储存方法。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