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计划经济”奇异果一年卖出百亿元,中国果农拼不过
郑女士的女儿爱吃猕猴桃,最近陕西老家的亲戚老崔给带来好几斤自家种的猕猴桃。然而,一直吃进口猕猴桃的女儿却对老崔带来的猕猴桃提不起兴趣:个头小、味道还酸甜不一,女儿不爱吃。“跟平时在超市里买来的不一样,那是进口的。”女儿说。
过去几年,进口的新西兰猕猴桃在中国销量高速增长,这为新西兰的猕猴桃果农提供了可观的回报。生活在新西兰的海伦·汉金是一位猕猴桃果农,每年靠着卖猕猴桃有200万元(以人民币计)的收入。而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作为猕猴桃果农的老崔却为自己种的猕猴桃的销路发愁。

令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猕猴桃这一原产自中国的水果,漂洋过海到了新西兰,改名奇异果后却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并成功俘获了中国、日本等世界多个国家挑剔的消费者?更令人不解的是,作为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的新西兰,竟然采用了类似“计划经济”模式来生产猕猴桃。
“计划经济”产物
这几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提高,更关注健康饮食,全球的奇异果销售商佳沛公司(Zespri,下称“佳沛”)在中国不断“攻城略地”。
2015年,佳沛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1800万箱;2016年,更达到2400万箱,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其出口国。
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2017财年,佳沛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5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2.5亿元),同比增长17.4%。
佳沛是全球的猕猴桃生产、经销商,其成交量约占全球猕猴桃成交量的三分之一。而中国已经成为佳沛的市场,占据其全球销售总额的近20%。据此推算,佳沛一年在全球卖出逾100亿元。

猕猴桃(奇异果)各品牌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占比
很多人认为佳沛的成功是其育种、营销、品控等做得好,但这些都没有触及佳沛成功的根本,即新西兰独特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
就拿海伦来说,种了数十年的猕猴桃,收入也并非一直如此可观。就在数年前,一场猕猴桃溃疡病险些让新西兰奇异果全军覆没。
靠着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业的帮助才控制住病菌的扩散和蔓延,同时佳沛和政府合作培育了抗病新品种,让海伦等绝大多数果农都种上了新品种,最终将当地猕猴桃产业拯救回来。回顾这次经历,海伦觉得,是佳沛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协助农户抵抗病虫害,还积极投入资金、技术等资源,与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新品种。
事实上,佳沛做的并不限于此。作为新西兰奇异果出口品牌,其拥有庞大的规模优势,这使佳沛有足够的实力进行产品改造、品牌营销、质量管控等。
为何是佳沛?因为新西兰法律规定,全国只有佳沛一家企业能做猕猴桃出口。
反观国际公认的猕猴桃故乡中国,猕猴桃产业一直不温不火——不仅没有大的企业或品牌,出口更是寥寥无几。为何中国猕猴桃甚至整个水果品类,都难以超越佳沛这个靠“计划经济”手段扶持起来的企业?
中新猕猴桃产业差异
新西兰猕猴桃产业也曾经历过弱小或一盘散沙的困境。1988年,新西兰的奇异果产业遭遇寒冬。为整合原本各自出口的经营模式,抱团取暖,数百个果农发起成立了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New Zealand Kiwifruit Marketing Board)。随后,2000多个果农悉数加入。
营销局以拥有土地作为果农加入的资格,按照土地多少折算为股份,而拥有股份的多少,则决定了果农在营销局组建过程中资金的投入以及年终的分红。营销局后来更名为新西兰奇异果国际行销公司,并决定推出“ZESPRI”作为的品牌,负责新西兰奇异果在全球的营销。
佳沛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成立营销局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统一的管理。这也是新西兰奇异果成功的关键,让水果脱离自然经营的模式,专门成立一家公司,把奇异果当做一件普普通通的商品来进行操作。按照一件商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品牌宣传、渠道建设等,并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不过,相比之下,中国的猕猴桃产业却困境重重。“目前看来,中国水果生产技术、营销手段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赵晓马向财经表示。
“比如,产地的农民外出打工,加大农村劳动力成本,猕猴桃田间管理难保障,导致猕猴桃生产效益差,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此外,果实生产与销售脱节现象严重。生产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及丘陵地带,运输仓储条件不成熟;品牌打造宣传力度不够,种植分散,大型产业区少,品种多且杂,好产品难以推广。“他说。
赵晓马认为,在水果行业,佳沛的计划经济模式可以战胜市场经济。主要原因在于水果也是商品,尤其是高端水果,需要建立和引入质量标准、统一行销、树立专有品牌和有效的商业运作等规模化生产的模式,为果农带去红利,驱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可见,要从根本上提升中国水果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整合、实现规模化发展是根本。
贵州的修文县猕猴桃种植基地及“贵长”猕猴桃。
佳沛模式能否入华
规模化向来是中国农业效率提升的掣肘。在水果等经济类作物产业领域,中国能否效仿由政府主导整合的模式?例如,由大量果农入股成立一家专门公司,建立相应品牌、规模化运作,并限定市场准入资格,仅允许一到两家能够从事经营或出口,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和内耗,最终实现与海外水果品牌抗衡的目的?
学者对此并不乐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学者栾玲向财经记者表示:“具体到实际落地过程中,佳沛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中国会遇到诸多变数。一方面,农产品的育种、种植、物流、品牌等的完善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十年。不过各地政府的政策从落地到持续都存在变数,各级政府能否坚持不移地支持,对培养期的农产品是有很大影响的。其次,在具体生产中,由于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还不够高,能否准确落实相关生产计划和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变数。”
事实上,中国一直在尝试推动水果乃至农产品行业整合。此前提出农产品的三个品牌策略,即先构建一个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下面再构建一个企业品牌,企业品牌下面再构建一个产品品牌。这样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水果产品品牌化的目的。然而到了具体落实上,并不顺畅。
人人都知道烟台苹果,但烟台苹果盛名之下有哪些企业或产品品牌,就没人知道了。
“这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栾玲表示,“由于政府、企业对接等问题,区域品牌没有及时落实到产品品牌,另一方面缺乏优质的企业或个人来做这件事。做农业是很辛苦的,不仅要大量时间、资金投入,还要企业家真正懂农业,政府、政策也要充分配合。即便如此,最终产品利润也很低。”
栾玲总结说,在现阶段,一般有实力的企业都去做房地产、金融等来钱快的行业,农业很难吸引真正懂行、有资金又肯奉献的企业家进入。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农业和农产品面临的问题。去年8月,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在栾玲看来,佳沛模式固然诱人,但目前来看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过,佳沛推动行业整合的行为值得借鉴。“我们应该有更多懂农业、肯投入的企业家,加入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中去,辅以良好的政府扶持和监管,通过市场去检验去淘汰,推动行业整合”。
2025深圳国际健康与营养保健品展(HNC健康营养展)将于12月16-1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盛大启幕。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近日,一则喜讯从甘肃传来。经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检疫合格,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27吨冻分割鸡肉顺利发往阿塞拜疆,实现了甘肃省冻分割鸡肉对阿塞拜疆市场的首次出口,这也是甘肃畜禽肉类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食品机械设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