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食品原材料 > 吃鸡蛋:需要知道的十个细节
关于吃蛋类(以鸡蛋为代表)的科普已经非常多了,刚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做了汇总,给出了非常全面的建议。对此,笔者也总结了一下吃鸡蛋“十不要”:
1.不要丢弃蛋黄。因为蛋黄是不折不扣的营养宝库,富含优质蛋白、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还含有钙、铁、锌等营养素,其整体营养价值远超蛋清,是蛋类营养的精髓。蛋黄中含有较多胆固醇,一个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达280多毫克,但不足为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都取消了之前的饮食胆固醇限量(300毫克/天),认为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
2.不要吃太多鸡蛋。虽然一般人群每天吃1个或多个鸡蛋不会导致心血管病或糖尿病风险增加。但像其他任何食物一样,鸡蛋虽好也不要吃太多。在其他食物(奶类、肉类和鱼虾)都正常摄入的情况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周不要超过7个。当然,如果食谱中奶类、肉类和鱼虾摄入不足,可以多吃鸡蛋代替一部分。
3.不要吃生鸡蛋或喝生鸡蛋清。生鸡蛋清不容易消化,还含有不利于蛋白质和生物素(一种维生素)消化吸收的物质,再说也不卫生,容易受细菌污染。
4.不要煮过火或煎过火。煮鸡蛋或煎鸡蛋都是最常见的吃蛋方式,切记不要过火。煮蛋一般在水烧开后小火继续煮5、6分钟即可,煮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影响消化吸收。煎蛋时火不宜太大,时间不宜太长,否则鸡蛋变硬变韧,影响消化吸收。
5. 不要在室温下存放鸡蛋。鸡蛋在室温下(20℃~30℃)存放,相当于在冰箱放一周,所以鸡蛋应该冷藏。购买鸡蛋时要看标签,一周以内的鸡蛋品质。
6. 不要用鸡蛋代替补铁。鸡蛋黄中铁含量堪称丰富,但很难吸收,因为蛋黄中一种叫做“卵黄高磷蛋白”的物质抑制铁吸收,蛋黄中铁的吸收率只有3%。所以蛋黄并不是婴儿添加辅食时的。
7.不要在乎鸡蛋是红皮还是白皮。鸡蛋皮颜色是一种“卟啉”物质,与鸡的品种(遗传)有关,与营养价值毫无关系。有检测数据表明,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在营养成分方面各有千秋。选购鸡蛋时,无须在意红皮还是白皮。
8.不要迷信“土鸡蛋”。土鸡是指散养的,没有专门饲料,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很多人都觉得“土鸡蛋”应该比养鸡场里圈养的、吃饲料的“洋鸡蛋”更好,但检测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推测。比较而言,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其他营养素差别不大。
9. 不要相信鸡蛋与豆浆相克的传言。大豆中的确含有不利于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物质,但只要豆浆经过充分煮开,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不会再抑制蛋白质消化吸收。即便这种物质没有被破坏,那也不是专门针对鸡蛋,而是影响所有食物蛋白质,包括豆浆本身含有的蛋白质。
10. 不要忽视儿童鸡蛋过敏。一项针对中国3~12岁儿童的研究表明,8.4%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过敏人群的一半以上,其他常见的致敏食物还有牛奶、海鲜、鱼等。鸡蛋过敏的人要注意看加工食品标签,有时上面会提醒含有鸡蛋或其他致敏食物。
螺旋藻片是以螺旋藻为原料,经过干燥、粉碎和压片制成的健康食品产品。螺旋藻片富含高质量蛋白、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叶绿素,是天然的营养补充来源。螺旋藻片以其天然、安全及多重健康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及日常膳食补充,是现代健康管理的重要选择。
燕麦蛋白肽是通过酶解燕麦蛋白制得的短链肽,具有高生物利用率和易吸收的特点。燕麦蛋白肽富含必需氨基酸、活性肽及多种营养成分,能够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补充。燕麦蛋白肽以其天然、安全及多重健康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及运动营养产品,是现代高端营养补充的重要原料。
燕麦精制油是从燕麦胚芽或燕麦籽中提取并精制而成的天然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β-葡聚糖及植物甾醇。燕麦精制油以其天然、安全及多重健康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护肤品及营养强化产品,是现代天然植物油的重要原料。
仙人掌提取物是从仙人掌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富含多糖、黄酮、维生素及矿物质。仙人掌提取物以其天然、安全及多重健康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及营养补充领域,是现代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重要原料。
小球藻片是以小球藻为原料,经过干燥、粉碎和压片制成的健康食品产品。小球藻片富含高质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叶绿素,是天然的营养补充来源。小球藻片以其天然、安全及多重健康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及日常膳食补充中,是现代健康管理的重要选择。
橄榄叶提取物是从橄榄树叶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富含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物质及抗氧化成分。橄榄叶提取物以其天然、安全及多重健康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食品及营养补充领域,是现代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重要原料。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