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壳寡糖的生理活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因而壳寡糖的制备方法也备受瞩目,旨在为深度研究壳寡糖的生理活性提供借鉴。壳寡糖在目前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降解法、酶解法、物理法和电化学法。

【壳寡糖】
化学降解法主要是采用合适化学方法对壳聚糖进行有限降解而得到壳寡糖。该法操作简单,但降解产物质量分布宽,分离纯化降解产物有一定难度,消耗试剂大和后处理较复杂。目前,化学降解法降解壳聚糖的主要方法是酸水解法和氧化降解法。酸水解法指的是壳聚糖在HF、HCl、H2SO4、草酸、乙酸等酸性试剂中发生程度较为强烈的水解后,其糖苷键断裂、链长变短,从而获得低分子量的壳聚糖。酸水解法存在反应剧烈,引入的强酸试剂造成设备腐蚀,降解产物活性低等缺陷。针对这些缺陷,研究者采用反应条件较为温和的氧化降解法在一定程度解决该类问题。氧化降解法降解壳聚糖主要使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亚硝酸钠、次氯酸钠、过硼酸钠等,其中,过氧化氢降解法具有对环境污染小、产物得率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从过氧化氢制备聚合度为6~8 的壳寡糖的研究工艺中发现产物得率提高,达到62.17%,且平均聚合度为6.87。郑必胜等发现壳聚糖在过氧化氢降解的工艺中,条件下完全降解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 以下,结构单元聚合度在10 以下。过氧化氢降解法反应见效快,降解产物活性高,因此,深入研究过氧化氢降解法的工艺为制备工业所需要的活性壳寡糖提供参考。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