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紧握“芯片” “蓝色粮仓”更加丰实
蔚蓝的大海,是风景,也是“良田”。
1982年大学毕业那会儿,我还不到20岁,就被分配到福建宁德闽东水产研究所工作。当时,作为我国四大海洋渔业之首的大黄鱼资源接近枯竭,挽救这一珍贵资源万分迫切。
1985年,我们团队紧急立项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攻关项目,我是这一项目的3位核心研究人员之一。当时,国内陆基海水鱼育苗技术经验和资料十分稀缺,困难重重,我担负从受精卵孵化到仔稚幼鱼培育过程的关键技术研发工作,经过艰苦努力,攻克多种技术难题,终于成功培育出首批十分珍贵的7000多尾大黄鱼苗,取得了大黄鱼养殖的首要技术突破。让人颇感欣慰的是,如今大黄鱼年养殖产量达20多万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海水鱼养殖产业。
1995年,我发现福建掀起了鲍鱼养殖的热潮,但品种改良却远远跟不上迅猛发展的生产需求,于是我将科研的重心转向鲍鱼遗传育种研究。我针对当时福建的主养种杂色鲍开展遗传改良研究,经多年努力培育出抗病力强的国审新品种杂色鲍“东优1号”,增产效果显著,成为福建省培育出的第一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缓解了制约产业发展的高死亡率问题。
2000年后,福建的鲍鱼主养种改为皱纹盘鲍,我又带领团队全力投入皱纹盘鲍的遗传改良研究中。当时的养殖鲍鱼存在规格小、度夏成活率低和养殖周期长三大“卡脖子”问题。对此,我们创新育种思路,创建一套鲍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历经11年的努力,研发出了“绿盘鲍”国审新品种,紧握良种“芯片”,并实现其产业化应用。
特别是绿盘鲍可养成大规格鲍,打破了我国市场高价值大鲍长期被国外野生鲍垄断的局面,彻底扭转了我国养殖鲍鱼长期处于中低端状态,使鲍鱼产业形成高、中、低合理搭配的新格局,大幅提升国产鲍鱼国际竞争力。绿盘鲍新品种还催生出国产高端溏心干鲍产业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绿盘鲍新品种良种覆盖率已达全产业65%以上,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整体上重塑和提升了我国鲍鱼养殖产业,有力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海而兴、向海图强,只有牢牢攥紧种质“芯片”,才能让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端上百姓餐桌。我们期待着,在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片辽阔的海洋变成更加丰盈的“蓝色粮仓”。
桑叶粉固体饮料是一种以优质桑叶为原料制成的健康饮品,经过干燥、粉碎及加工制成易溶解的固体饮料形式。桑叶粉固体饮料保留了桑叶的天然营养成分,如多种氨基酸、黄酮及矿物质,为日常健康饮用提供便利和营养支持。
高膳西梅饮是一种以西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健康饮品,富含膳食纤维、天然果酸及多种维生素。高膳西梅饮通过现代加工工艺保留西梅的营养成分,同时改善口感,使其成为促进肠道健康、辅助消化的理想饮品。
无乳糖全脂奶粉是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去除乳糖的全脂奶粉,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及追求健康营养的人群。无乳糖全脂奶粉在保留牛奶原有营养成分的同时,有效降低乳糖带来的消化不适,是现代乳制品市场的重要产品。
全伺服包装机是一种利用伺服电机驱动,实现全自动、高精度包装操作的现代化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及日化产品包装。全伺服包装机凭借高速、精准和智能控制的特点,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和包装质量的关键设备。
肉类加工设备是指用于屠宰、分割、绞肉、腌制及包装等肉类加工环节的各类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厂、肉类加工企业及餐饮产业链。肉类加工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卫生安全,是现代肉类加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茎生产线是一种集清洗、削皮、切割、蒸煮、干燥及包装于一体的自动化加工系统,广泛应用于土豆、胡萝卜、山药及甘薯等根茎类农产品的加工。根茎生产线通过全程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是现代食品加工行业的重要设备。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