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福建:优化“小标签” 守护食品安全“大民生”
5月7日,由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指导,省食品工业品协会主办的优化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倡议活动在福州举办。活动旨在响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回应消费者对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好找、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的关切,推动和引导食品生产企业优化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签标识,方便消费者清晰辨识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共同营造更放心、更明白、更方便的食品消费环境。省市场监管局、省和市食品工业协会有关同志、省内100多位企业代表应邀参加活动。
省市场监管局领导参加活动并强调:
要充分认识优化食品标签标识重要意义,认真回应消费者关切,积极推进优化食品标签标识工作,让人民群众可感知、可检验、可评价;
要积极行动起来,落实优化食品标签标识工作,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全面了解优化食品标签标识的内容,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提前统筹安排,改进技术和设备,改进标签版面内容,落实优化食品标签标识工作,同时避免浪费;
要齐心协力推进优化食品标签标识宣贯,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宣传,营造全社会推进优化食品标签标识的舆论氛围。
活动现场,省市场监管局同志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和《食品标签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解读,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走向。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刘宜锋代表各地协会和与会企业发出优化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倡议,倡议全省食品生产者积极行动起来,优化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位置,让日期更明显;优化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大小,让日期更清晰;优化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清晰度,让日期更醒目;优化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顺序,让日期更准确。最后,企业代表们在倡议书上签字。
2018年央视“3·15”晚会(以下简称“3·15”)自创办以来,一直是老百姓的消费品质量风向标和日常消费年度重磅普法课,历来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的代表性事件,今年也不例外,晚会花了很长的篇幅关注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山寨小企业。
日前,A市某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食品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发现个别企业打“擦边球”,存在超许可类别范围生产食品的行为,如甲食品企业生产许可证核准的类别为水产品,但实际生产产品除了龙虾、鱿鱼、醉蟹等水产品外,还有熟制猪爪等肉制品。毋庸置疑,甲企业生产肉制品超过了许可的食品类别范围。
在生活之中,每个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看重的,食品是属于提供营养的物质,不但能够充饥,还能补充人体之中所需的各种元素,如果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植物与蔬菜, 自然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这些标准中检测方法占了大部分,涉及《转基因玉米检测 微流体芯片检测方法》、《进出口食用动物、饲料中杆菌肽的检测方法》、《出口饮料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计数方法 疏水栅格滤膜法》等46项标准。
根据今年起施行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平台应对入网商户开展自查和监测。2月5日,首辆“食品安全检测车”停在月星环球港前,对外卖商户的餐品、一次性外卖餐饮具和送餐箱进行安全抽检,这是由外卖平台与市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公开抽检。对于“问题”商户,采取现场立即下线,随后实验室复核的处置。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