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警惕生活中“隐形”盐糖油
今年的9月1日是第17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合理膳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性因素。高盐、高糖和高油的使用习惯,占据了我国居民不健康膳食的最重要位置。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谭桂军介绍,长期高盐、高糖、高油饮食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问题,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险,如果长期血脂异常还会引起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高血压、胰 腺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天摄入烹调油25—30克,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
“日常食物中的‘隐形盐’‘隐形糖’‘隐形油’很容易被忽视。”谭桂军提示,“隐形盐”“隐形糖”“隐形油”,就是除了炒菜做饭用的、很明确“看得见、尝得到”的之外,被不知不觉中摄入到人体内的盐、糖、油。
谭桂军表示,食物中盐的含量跟咸味并不成正比,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许多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没有咸味,但在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食盐,如番茄酱、果酱等调味品,方便面、速冻食品、面条、面包、饼干等方便食品,五香瓜子、话梅、果脯、薯条等零食以及加工食品等。这些含“隐形盐”的食物都要少吃,日常饮食应选择新鲜的各类食物,如肉类、海鲜、蛋类、蔬菜、水果等。另外,购买包装食品时要看营养成分表,尽量不买高盐食品。
“以下美食可能更易混入‘隐形糖’:市场上卖的面包、甜饼干,含糖量通常在15%—20%;很多中式点心如小馒头、小包子、奶黄包之类,也都添加了糖。此外,市场出售的很多果汁饮料,包括纯果汁饮料,含糖量也很高。”谭桂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减少“隐形糖”的摄入:一是日常尽量少喝或不喝甜饮料。包括各种碳酸饮料、茶饮料、乳酸菌饮料、果汁饮料、红糖水、蜂蜜水等。二是尽量直接吃水果,少喝加工后包装的果汁。三是尽量控制焙烤食品的食用量。尽量少吃面包、甜点、饼干、曲奇等甜食,自己做面包点心尽量少放糖。
“炸、煎等烹饪方式制作的菜品含油量较高,但还需要注意的是,非油炸食品可能也有较高脂肪含量。”谭桂军说,为保持食品酥脆的口感,很多商家即使不经过油炸处理,也会加入猪油、棕榈油、椰子油等成分,这些食品的脂肪含量都普遍较高。烘焙食品、调味品、零食、坚果等都是“隐形油”的重灾区。建议烹饪时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等烹调器;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零食,如饼干、糕点、薯条、薯片;用醋汁、胡椒、葱、姜等替代含油量高的酱料;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坚持选择少油食品。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