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只能种植,不能食用,有玄机!
2022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名为《女子买了几包黄瓜种子,3小时候后民警找上门来……》的文章。大意是江苏省镇江市丹徒的一位女士,在某种子店购买了几包黄瓜种子。
据说,该女士购买黄瓜种子准备用于药引,可是该黄瓜种子为了防止虫咬,经过高浓度农药浸泡,只能种植,不能食用。最后在民警的协助下,帮这位女士退回了黄瓜种子。
每次给同事或者学员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或者HACCP时,都会讲到化学危害。食品中化学危害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农药残留。今天看到高浓度农药浸泡黄瓜种子,只能种植,不能食用,有点吃惊。
这是因为黄瓜种子经高浓度农药浸泡后,成熟后的黄瓜中会不会有残留?用农药浸泡种子,是否合法合规?这里暂且不讨论,这是因为农药使用与管理,应该是农业农村部门管理的事宜,对此领域不熟,不能妄谈。
上大学时,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很多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学位证和毕业证上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其实,上大学时我还学习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一门课就是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我们检测过一系列水果和蔬菜。其中,韭菜的农药残留最高!
当时,不懂为啥韭菜农药残留量那么高。当看到用高浓度农药浸泡黄瓜种子,似乎懂了,又似乎不懂。懂了,也许菜农用农药喷洒韭菜或者灌根……;不懂,就是我们天天讲食品安全,讲农药残留预防与控制。
我们只是考虑了食品再加工者、食品生产加工者、初级食品生产者和农作物种植者,就是没有考虑到种子销售者。食品安全的管理链条很长,很长,特别是农药管理,看来是需要延伸的种子端了。
食品安全的道路还有多远?上大学时,学习HACCP体系,用于控制食品中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工作后,又出现了食品防护和食品欺诈。即食品安全用于预防和控制无意或偶然掺假;食品防护和食品欺诈用于预防和控制有意掺假。其中,食品防护是意识驱动的动机就是“危害”;食品欺诈是经济驱动的动机就是“获利”。
这里留个问题,高浓度农药浸泡黄瓜种子,应该属于食品安全范畴,还是食品防护范畴,亦或者是食品欺诈范畴,或者其他?
很明显,高浓度农药浸泡过的黄瓜种子对直接食用者来说,就是不安全的产品。这才有了前文故事中,当种子店老板获知来自己店购买黄瓜种子准备用于药引以及该黄瓜种子经过高浓度农药浸泡,只能种植,不能食用,而求助于民警。最后在民警的协助下,帮这位女士退回了黄瓜种子,挽救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事故。
写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农药到底能不能用?农药肯定能用,但如何用和如何合理地使用,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和引导。详见《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作者简介:
老陈,从事食品与制药行业质量管理和质量相关工作近20年。历任QA主管、质量经理和生产厂长等职。目前在某跨国制药相关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兼任某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
2018年央视“3·15”晚会(以下简称“3·15”)自创办以来,一直是老百姓的消费品质量风向标和日常消费年度重磅普法课,历来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的代表性事件,今年也不例外,晚会花了很长的篇幅关注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山寨小企业。
日前,A市某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食品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发现个别企业打“擦边球”,存在超许可类别范围生产食品的行为,如甲食品企业生产许可证核准的类别为水产品,但实际生产产品除了龙虾、鱿鱼、醉蟹等水产品外,还有熟制猪爪等肉制品。毋庸置疑,甲企业生产肉制品超过了许可的食品类别范围。
在生活之中,每个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看重的,食品是属于提供营养的物质,不但能够充饥,还能补充人体之中所需的各种元素,如果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植物与蔬菜, 自然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这些标准中检测方法占了大部分,涉及《转基因玉米检测 微流体芯片检测方法》、《进出口食用动物、饲料中杆菌肽的检测方法》、《出口饮料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计数方法 疏水栅格滤膜法》等46项标准。
根据今年起施行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平台应对入网商户开展自查和监测。2月5日,首辆“食品安全检测车”停在月星环球港前,对外卖商户的餐品、一次性外卖餐饮具和送餐箱进行安全抽检,这是由外卖平台与市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公开抽检。对于“问题”商户,采取现场立即下线,随后实验室复核的处置。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