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在线
    客服
  • 官方
    微信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植物奶,未来瓶颈在哪里?

    2022-03-21 来源:乳业财经
    近几年,“植物奶”市场异常火爆,在奶茶、咖啡等饮品中越来越多的出现植物奶的身影。但其实国内早就有植物奶的出现,比如六个核桃、杏仁露等,只是近两年“植物奶”的概念才火热起来。

    近几年,“植物奶”市场异常火爆,在奶茶、咖啡等饮品中越来越多的出现植物奶的身影。但其实国内早就有植物奶的出现,比如六个核桃、杏仁露等,只是近两年“植物奶”的概念才火热起来。

     

    随着植物奶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打破了头部植物奶企业增长乏力的情形,头部乳企品牌也注意到该领域发展潜力,纷纷入局,还催生了众多新兴品牌。但植物奶市场规模暂时减小,随着赛道愈加拥挤,是否也要进入洗牌期?

     

    01 老牌植物奶企业业绩迅速增长

     

    过去,消费者对于植物奶的接受度相对不高,不少购买者也是因为走亲送礼等。并且像养元、露露等老牌植物奶品牌也出现了创新瓶颈的问题,相比之下增长较为乏力。

     

    随着消费者对植物奶需求度增高,老牌企业也开始在创新上加大投入,据养元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养元饮品研发费用投入同比增长了25.8%。

     

    而递交的成绩摆脱了曾经增长乏力的情形,据养元饮品公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06亿元,同比增长55.99%;利润总额27.89亿元,同比增长41.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1亿元,同比增长33.77%。

     

    而据承德露露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8.54亿元,同比上升34.31%;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上升33.36%;扣非净利润4.0亿元,同比上升33.88%。

     

    对于2021年上述两企业销量增长迅速,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告诉《乳业财经》,首先是大环境,因为疫情下消费者更加重视食品饮料的安全,健康天然,相对而言植物蛋白饮料比其他的碳酸饮料更加安全健康,并且其低糖、低盐、天然健康的特性,更加营养,所以使得整个大环境增长。

     

    其次,养元六个核桃、承德露露对自身的产品品类做出了针对性的细化,针对消费者的痛点和人群、品类、场景都做了一些更有针对性的研发和投入,也取得一定好的效果。并且他们自身的渠道,线上线下团购各种渠道的进一步深耕落地。

     

    02 资本助推植物奶发展

     

    查看社交平台可以发现,有众多博主、网红测评或是安利植物奶的视频,还有不少分享植物奶饮料、咖啡等等,大多数网友对其赞不绝口。

     

    而资本也开始加码植物奶市场,高盛、李嘉诚等投资巨头和资本投资了国外的植物奶品牌,投资金额高达上亿美元,而近几年多家新兴植物奶企业也陆续获得融资。

     

    比如正式对外售卖产品不过才2个多月的小麦欧耶就获得了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每日盒子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两轮融资;2020年时瑞典燕麦奶品牌Oatly获得黑石集团牵头的明星投资团2亿美元的投资;2021年即食燕麦品牌“欧扎克”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对行业相关企业的工商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得出截止至2021年4月,全国共有9521家经营范围包含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制造的企业,并且还不包括外资品牌。

     

    新兴植物奶品牌产品的陆续上市,丰富了整个行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也表明了植物奶市场赛道不断拥挤,竞争也随之加剧。

     

    03 众多知名企业布局

     

    据京东超市数据显示,2021年低糖低卡食品最高增速近6倍,成分、功效成关键,植物蛋白植物奶成交额同比增长77%。

     

    而根据专业食品饮料调研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预测,全球植物奶市场的规模很快就将突破160亿美元。头部乳企对于具有潜力的品类是敏感的,所以在植物奶市场的投入正在陆续加大。

     

    据了解,2016年达能耗资125亿美元全资收购了美国第一大植物奶企业Whitewave;三元也收购了国外品牌——法国百年植物食品制造商圣悠活,2019年时在中国发布五款植物酸奶。

     

    近日,维他奶推出了一款植物奶产品——维他奶健康加法系列,一共是三款产品,分别添加了益生菌、高钙、高蛋白质。而在2020年,维他奶对旗下健康加法植物奶进行升级,推出包括“巴旦木+夏威夷果”和“燕麦+藜麦”两款双植物蛋白饮品。

     

    另外,伊利、蒙牛等乳企也陆续布局了植物奶市场;植物奶市场还出现了不少跨界企业,比如可口可乐、百事、三顿半、怪兽饮料公司旗下的魔爪等等。众多知名企业的加入,也足以证明植物奶市场发展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

     

    04 是否会迎来洗牌期?

     

    随着消费者消费升级和健康观念升级,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植物奶种类和口感都较为丰富,拥有着低热量、低脂肪等特点,从而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据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植物蛋白奶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几年植物奶行业的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5年植物奶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

     

    因为植物奶市场被资本、众多知名企业所看好,新兴品牌正在通过大量的营销来攻占市场,而养元、露露等老牌植物奶企业也开始推陈出新稳固、抢占市场,赛道开始变得拥挤,根基不稳、创新力不强的品牌可能会接连被淘汰。

     

    徐雄俊告诉《乳业财经》,在露露、六个核桃发展的高峰期时,蒙牛、伊利、娃哈哈、达利园、康师傅这些巨头都进行了布局,但实际发展并不理想,目前还是六个核桃、露露、椰树椰汁等几个品牌在头部。而新兴品牌的加入,进一步加强植物奶市场的创新和竞争,而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进入了洗牌期,不管怎么洗牌,头部品牌还会处于领先地位,想要在销量和地位上超越几个头部品牌是很难的。

     

    05 门槛较低、壁垒不高……

     

    植物奶虽然在国内发展时间较长,但概念兴起却不长,所以相对于牛奶行业不管是监管力度还是进入门槛都还有差距。

     

    而对于植物奶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乳业财经》,主要是因为植物奶市场容量较小,企业在做大以后,会遇到一定瓶颈,企业内部管理层丧失了激励机制。

     

    另外,宋亮还表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迷失了发展方向,因为植物奶的进入门槛较低,同类产品的大量涌入,瓜分植物奶市场份额,这对于植物奶企业来说,护城河较短。

     

    认知&浅评:植物奶因为“乳糖含量低”、“胆固醇较低”、“饱和脂肪酸较低”等特点吸引着消费者的注意,它精准地标定该类消费者,国民认知度逐渐打开后,植物奶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扩大。并且该领域的集中度不高,新兴企业拥有着较大争夺的机会,未来谁会成为领头羊值得期待。

    相关阅读
    缤纷的植物奶来袭,您准备好了吗?

    目前,素食主义者的生活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或出于对健康和对保护环境与动物的考量,或因媒体的积极报道和倡导素食比例的主流活动的影响。

    2021-11-17
    抓住营养核心 儿童食品产业驶入专业化赛道

    “真的有必要买吗?”近日,在北京一超市货架旁,市民肖女士正在为挑选哪种儿童面条犯难。在她看来,大人吃的一些食品中,有些不适合孩子吃,因此她特别关注儿童食品。“儿童食用等字眼对于新手妈妈来说仿佛有一种魔力。”肖女士表示,儿童食用面条不仅颜色漂亮,包装可爱,还可以增加孩子的食欲。然而市面上滥竽充数的儿童食品越来越多,肖女士在选购时也陷入了纠结。

    2024-04-29
    多管齐下助力甘谷辣椒持续出圈

    连日来,天水麻辣烫火出圈,被称为天水麻辣烫“灵魂”的甘谷辣椒销售火爆,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甘谷辣椒肉厚油多、色泽红亮、角条细长、味道浓郁、香辣可口,富含醛类、烯类、醇类等45种风味物质。2011年甘谷辣椒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20年甘谷辣椒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2年甘谷辣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了推动甘谷辣椒持续出圈,甘谷县农业农村局抢抓机遇,多管齐下,为“天水麻辣烫”持续火辣滚烫提供坚强的后盾。

    2024-04-29
    天水麻辣烫爆火之甘谷辣椒

    今年3月,天水麻辣烫爆火出圈,吸引了众多美食达人的关注,而据说其精髓在于甘肃天水甘谷县所产的辣椒。

    2024-04-29
    注意!茶叶包装要求已更改!六大变化

    正值春茶上新之际,今年3月1日,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第2号修改单正式发布,部分内容发布即实施,其他新增和修改内容实施过渡期为12个月。

    2024-04-29
    东鹏饮料拟建茶叶深加工及饮品开发联合研究中心

    近日,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与浙江天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署《合作共建茶叶深加工及饮品开发联合研究中心协议》,共同挂牌组建茶叶深加工及饮品开发联合研究中心。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