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马铃薯产业的焦虑与未来!
金九银十,马铃薯的丰收季来啦!
北方一作区开足马力全面收获,北薯南调,北薯出口,都在这金九银十的季节;商品薯市场抢收抢售,一派繁忙,而淀粉加工市场更是硝烟弥漫,卯足了劲抢收原料,对成本、售价、盈利暂时抛诸脑后,一股劲生产……
表面的繁忙背后弥漫着马铃薯人的艰辛、无奈与希冀。这是马铃薯人的焦虑,也是产业的焦虑!
产业的种种焦虑
笔者在与种薯科研、商品薯种植、淀粉加工等领域的十多位从业者交流时,他们各自总结了很多条互不重复的焦虑,因此,本小节对“产业的焦虑”也不再生硬且机械式的归纳总结为“五大”或“八大”,只好写成种种。
我国种薯推广的领军人物、内蒙古格瑞得马铃薯集团董事长李冬虎先生认为,马铃薯种薯或商品薯生产面临“四大焦虑”:
土地无法稳定。无论转租来的也好流转的也罢,终究不是自己的土地,有天农民不想租给你了,你还得还给农户,因此,种植企业、农场主们对养地都是战战兢兢,就怕今年花高成本养好地了农民明年不租给你了。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大户掠夺式种植,一茬种植结束又是年年找地。
种薯公司注册门槛低。不管有无核心团队、有无核心技术、有无必备的硬件条件,只要租个门店,盖个院子就敢做种薯,这种低门槛入局严重扰乱了种薯生产市场。
人工短缺,土地价格上涨。马铃薯生产是重人力产业,尤其是种薯、商品薯的捡拾,需要大量人力,五零后、六零后基本干不动了,七零后、八零后又不愿意干,人工越来越吃紧。
投资融资困难。资本是逐利的,他更乐意锦上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马铃薯生产又是重资金产业,所以,很多马铃薯种植企业每个春季都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尴尬与困境。
河北坝上一位农场主表示,近几年商品薯市场热捧V系列品种,但该品种淀粉含量非常低,不适合用于淀粉加工,因此,商品薯挑选后的小薯、机械伤薯被淀粉企业拒收,成为了无法变现的“鸡肋”。
定西一位从事“三农”工作30多年的农业工作者就“薯都定西的情况”总结了产业的焦虑:
第一,政府层面,马铃薯产业历届政府都抓,已经抓了20多年。谁都不能不抓,但没有抓手,只能从文字上、材料上体现重视。既没有大量的资金扶持,又解决不了加工行业有效的环保处理问题。
第二,农户层面,对很多定西的农民而言,不种马铃薯也没有更好的经济作物可种,种了,全国供过于求又担心卖不上价格,影响预期收入。
第三,种薯企业层面,种薯是定西的优势也是重中之重。目前存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价格等诸多问题困扰,特别是这几年的疮痂、粉痂、黑痣等土传病害严重,影响种薯质量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有马铃薯的品种选育工作由于农业科研体制,品种的产权保护等原因,适合市场的鲜食品种、专用型品种存在种植区域性丰产性的不足,适应市场需求的好品种、高品质的少。
另外,种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比如原原种,五年前栽植脱毒苗一小时5-6元,现在12-13元。蛭石价格以前每袋10元,疫情影响这两年每袋12-13元。还有离地苗床或苗盘每亩投入3000元左右等等。但原原种售价并没有上升,且还存在部分滞销现象。原种情况也是这样,生产成本和地租等不断增加,效益明显下降,能不焦虑吗?
第四,加工层面,环保问题没有有效解决,政府不敢开口子,定西有三分之二企业停产。马铃薯商品率70%左右,小薯加工企业不开产也深深影响着薯农的收入和种植的积极性。
说完种植的焦虑,我们再来看看加工的焦虑。
今年西北的甘肃、宁夏等地夏季高温、干旱严重,马铃薯产量锐减;华北的内蒙古、河北等地马铃薯种植总面积下降,且近期雨水较多,影响了收获;东北的黑龙江、吉林等地受玉米价格影响,农户多改种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减少四成以上。
由此,业界人士认为,全国总体原料大幅减少,在全国市场拥有70万吨以上马铃薯淀粉刚需的前提下,在加工企业争抢原料的市场因素下,马铃薯淀粉从目前到春节期间,会呈现持续上涨态势。
同时,马铃薯淀粉的上涨并不意味所有工厂都会盈利,也并不意味产业就没有焦虑。
近期,据笔者了解,华北地区很多加工企业“不计成本”地疯狂抢购原料,然后,限于流动资金的短缺,又低价抛售淀粉。从而马铃薯淀粉生产陷入了“高价收土豆,低价卖淀粉”的怪圈。其实,这是马铃薯淀粉人的焦虑症。
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业内企业家也表达了忧虑。
承德泓辉双合淀粉公司董事长李树臣认为,目前马铃淀粉加工业面临着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存在“劣币驱除良币”的危险。譬如大型企业投数千万元的巨额资金做环保工程,每吨淀粉的生产成本增加好几百元。有些小企业无配套环保建设、无相关纳税、无正式工人,更没有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每到秋季也进行短期掠夺式生产,或者搞些无正规手续的代加工。一方面无论从原料收购、产品销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另一方迫使正规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生存艰难。
产业有美好的未来
马铃薯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是我国的第四大主粮,也是淀粉、全粉加工的重要工业原料。因此,马铃薯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种薯、商品薯的生产,有业内人士指出:首先从品种上做文章。特别是国家提出种业强国战略后,科研院所要发挥人才技术资源、项目资金的优势,在全国各大主产区进行不同需求的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出各主产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品种。也可联合省市农科院所联合攻关;其次,做大做强种薯产业。品种要多样化;再次,鲜薯也要做品牌、做包装,让优质薯卖上优质价。
加工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星辰大海”。目前,我国仅有11%左右的鲜薯用于加工转化(在欧盟地区60%以上的马铃薯用于加工),加工转化中的80%主要用于马铃薯淀粉加工,因此,马铃薯淀粉加工转化是马铃薯产业的重要出路和保底工程。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分会秘书长高瑞指出,现在整个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面临着行业发展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变化周期、企业自身发展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马铃薯加工业做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产业持贫、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也亟待创新。同时,高瑞秘书长强调,无论在马铃薯种植原料种植端,还是在产品市场消费端以及产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保端;马铃薯淀粉产业需要不断持续性创新;同时也更需要市场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和市场规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陕西卓立成农业公司董事长张芝栋表示,未来马铃薯加工的增值空间很大,要由目前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向附加值高的中高端产品迈进,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今年一些企业盲目争抢原料的行为,内蒙古欣邦农业公司董事长郑志敏表示,淀粉加工要实现盈利,必须找到市场的平衡点,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眼下一些工厂疯狂的抬高原料价格,其目的并不是让薯农增加收入,而是为了抛售自己夏季生存的库存淀粉。因此,在什么时候进行生产,就要找准利润平衡点,再切入生产。否则,跟风式加工,淀粉就算再涨价也会被成本吃光利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倘若能对产业的焦虑科学把脉问诊,找准问题的解决办法,谁又能说马铃薯的明天不是柳暗花明呢?
文/土豆记者
作者简介:土豆记者,资深媒体人,自媒体大V,马铃薯产业的观察者、报道者。已出版《薯界风云人物》、《薯光·印象格瑞得》、《薯界风云·马铃薯淀粉产业激荡发展三十年》等作品。
鱼油DHA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如鲑鱼、鲭鱼和鳕鱼等。DHA在大脑、眼睛及心脏等重要器官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尤其对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维持具有显著的益处。
叶黄素酯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它对眼睛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叶黄素酯在植物中通常与脂肪酸结合形成酯化形式,比纯叶黄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在保健品中广泛应用,尤其在改善视力和防护眼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柑橘纤维是从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橘子等)中提取的天然植物纤维。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柑橘纤维因其丰富的膳食纤维含量和多种健康益处,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营养成分之一。
丹参提取物是从丹参植物的根部提取的天然成分,广泛用于中医药中。丹参在传统医学中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血液循环等问题。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