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从最新居民膳食指南科学报告洞悉消费趋势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作为科学的指导文件,可以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1)》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使《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战略实施更加坚定有力。
膳食指南是根据食物生产供应及各国居民实际生活情况,将现有的膳食营养与健康的证据研究转化为以食物为基础的平衡膳食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帮助人们做出科学的食物选择,合理搭配膳食,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和减少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膳食指南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5-10年的饮食消费趋势,是指引个体健康及消费需求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是在2016年出版的《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等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及问题,汇集近5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全国有代表性人群中开展的膳食、营养及健康相关研究,总结我国公共营养的共性关键问题及健康挑战。报告涉及的健康因素很多,从基础的宏量元素变化,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到与疾病的关联,从多个维度阐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但考虑到我国刚刚完成了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从饮食角度考虑,分析宏量元素的摄入改变更能体现在消费端的变化趋势。
城乡居民宏量营养素供能比的改变有三个趋势:
一是碳水化合物比例下降,其在消费端的表现为主食摄入的降低;
二是脂肪占比显著上升,其直观的体现是我国居民肥胖、超重比例人群持续上升;
三是蛋白质的总量变化不大,但优质蛋白质比例显著上升,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从1992年的18.9%增加到2015年的35.2%。
植物性消费持续增长
植物性饮食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坚果等的摄入量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生率有密切相关性,其中每增加90g/d全谷物食品,结肠癌风险及体重增长风险均下降17%;每增加80g/d蔬菜,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13%;每增加80g/d水果,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13%;每周食用≥一份豆腐的人群,其冠心病发病风险可以下降12%,使未使用激素的绝经女性的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49%;每日0-52g范围内的坚果食用,最高摄入组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0%。并且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摄入对健康的益处呈加成作用,汇总数据显示,每天每增加80g 水果和77g蔬菜,可降低4%的心血管死亡率。
植物性的健康效应早已达成共识,而在商品市场的变革也在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植物成分。市场分析公司InnovaMarketInsights的数据显示,自2013-2017年,以植物为主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全球复合年增长率已达62%,到2022年全球素食食品销售额将增长至42亿美元,而以添加植物成分作为卖点已成为21世纪的普遍选择,植物的黄金期已悄然来到。
蛋白资源百舸争流
全民体质的提升离不开蛋白质摄入水平的提高,蛋白质资源在健康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动物蛋白的增加意义非凡。然而,动物红肉却与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负相关性。再加上随着食品工业的兴起,肉类的过度加工给肉类蛋白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膳食因素与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的归因中,当大部分因素都在消减之时,红肉与加工肉制品却表现出了"逆势上扬"的态势。
基于健康的负效应,植物蛋白得以在这种"冲突"中脱颖而出,大豆、花生、豌豆等植物蛋白已经在蛋白市场"风生水起"。蛋白的基础性作用也使其能够渗透到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诸如保健食品、运动食品、营养食品、特医食品等。而随着功能时代的到来,功能性蛋白资源更加火热,包括改性蛋白、水解蛋白等在内的功能性蛋白质更受市场青睐。数据公司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场预计价值185亿美元,预计从2019年开始以14.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5年达到406亿美元。植物蛋白市场的竞争将持续白热化。
不饱和脂肪酸热度不减
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甚至是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的肥胖率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率仍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改变一度被归因于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健康效应突出的不饱和脂肪酸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特别是具有脑健康功能的ω-3脂肪酸受到市场追捧。有数据指出,2019年全球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市场总值达到了896亿元,预计2026年可以增长到13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6%。由此可见,不饱和脂肪酸已经成为脂肪酸领域当之无愧的首选。
特殊食品前景可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特别提到了对孕妇、婴幼儿、老年人营养问题的关注,比如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低及婴幼儿食品营养质量不佳、孕妇贫血及超重情况突出、老年人营养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自身的关注外,特殊膳食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外品质的统一性,不仅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更有利于国内产品走出去。
前不久,《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就提出在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领域制定修订一批国家标准及其检测方法,加大国际标准采用力度,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在消费品领域积极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在以"预防"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下,特殊食品依靠科学的配比将更能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也能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望形成新一轮的健康"风口"。
关键词:膳食指南、营养素、营养食品
作者:刘刘球
刘刘球,从事营养保健行业研究,主要方向:政策解读和技术分析研究。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近日,一则喜讯从甘肃传来。经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检疫合格,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27吨冻分割鸡肉顺利发往阿塞拜疆,实现了甘肃省冻分割鸡肉对阿塞拜疆市场的首次出口,这也是甘肃畜禽肉类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食品机械设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争论甚嚣尘上,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关于菜品定义的口水战,实则反映出食品行业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内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