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从蟑螂奶剖析昆虫蛋白的发展
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是地球蕴藏的巨大生物资源。昆虫食品是开发利用昆虫资源的方式之一,21世纪初已知可食用的昆虫就达3650余种,并且更多的可利用资源也正在"来"的路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发布《食用昆虫--粮食和饲料安全的未来前景,2013》的报告,重点内容是"鼓励人类吃虫养虫"。
昆虫的价值
蛋白质:昆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在近百种昆虫蛋白质的研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在10%~30%之间,占到氨基酸总含量的30%~50%,并且蛋白质质量较高,易于消化吸收。
脂类:昆虫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其中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重要脂肪酸含量高,是优质的脂类来源,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减少炎症、调节免疫能力等作用。
糖类:糖类作为能量的来源,在昆虫体内必然不少。昆虫体内含糖量在1%~10%左右,除了糖原、葡萄糖、果糖外,还有海藻糖、纤维素等功能性糖类,能促进消化道蠕动、促进肠道健康。
微量元素:昆虫及其产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激素、酶等物质,每种昆虫都含有独特的成分,这些成分对于人体的健康而言也至关重要,比如蚂蚁的锌含量是大豆的8倍,猪肝的2倍。
还有研究曾统计了94种食用昆虫的热量供应,50%的热值高于大豆,87%的高于玉米,65%的高于牛肉,70%的高于鱼、小扁豆和蚕豆,5%的高于小麦和黑麦等。
在昆虫的所有资源中,蛋白质是昆虫资源利用的重点目标,一般而言,昆虫的蛋白质含量比我们常见的牛、猪、鸡、鱼等都要高,其质量也要明显优于植物蛋白,并且其生长速度非常快,对于蛋白资源的补充非常有助益。专家预测,昆虫将成为21世纪仅次于微生物和细胞生物的第三大类蛋白质来源。
保健功能是昆虫食品开发的第二个关注点,这也是国内更加关注的方向。我国中医对昆虫的利用也是非常丰富,《神农本草经》列出的虫药就有29种,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将虫药扩充到106种,我国中医的药用昆虫达300种之多。随着科技的进步,昆虫已不再局限于药用,也被开发成具有特定功效的保健食品。
现代工业对于昆虫的追求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新奇!21世纪是个求新、求突破的时代,每一次新的发现、新的产品或许都会引发一场"革命",而这背后所带来的市场、利润又促进了对"新"的突破,昆虫资源正是其中一环。
昆虫食品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像蚕蛹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品种之一,其他比如蟋蟀、蚂蚱、蝉若虫等带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就更加多样化了。在国外,昆虫食品不仅限于地方饮食特色了,一些公司还将昆虫搬上了货架,蟋蟀蛋白棒、蚯蚓食品等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热点,据悉,东南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都大力发展蚯蚓饲养业,蚯蚓食品年贸易额达20亿美元,日本已成为蚯蚓食品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昆虫的多样化使得产品选择也更加多样,其中就有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种类:蟑螂!
说起蟑螂,很多人都会有"厌恶"感,因为蟑螂的长相确实丑陋,而且难以消灭,所以蟑螂并不受人类欢迎。有报道称,美国政府用来消灭蟑螂一年的费用就达到15亿美元。蟑螂的种类繁多,物种间的差异肯定存在,所以有一些也发挥着对人类积极的作用。
比如美洲大蠊,美洲大蠊在抗癌、抗敏、促进细胞生长等方面表现出很好的功能性,已经被开发成药物使用。中医典籍中对美洲大蠊也有记载,其能益气活血、通阳利水,2018年美洲大蠊提取物还被允许添加到牙膏中,作为口腔护理的药用成分。
太平洋折翅蠊是生活在远东及大洋洲等地区的一种蟑螂,与其他蟑螂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是胎生繁殖,雌性会分泌一种蛋白质结晶来喂养蟑螂幼虫,1977年对蟑螂胚胎肠道内容物的分析指出,蟑螂奶中45%是纯蛋白,而牛奶中仅有3.3%左右。
爱荷华大学的年轻研究员内森·考辛斯发现有闪亮的晶体从蟑螂的肠道溢出,继而发现了蟑螂奶,随后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研究。2016年,印度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所对这种蛋白质结晶进行研究发现,其不仅含有蛋白质,还有糖和脂肪等营养成分,其价值要远高于牛奶,认为蟑螂产的蛋白质结晶有可能是未来的超级食品。
对市场灵敏的嗅觉是商家必备的技能,南非的GourmetGrubb公司就研发出一款名为Entomilk的蟑螂乳品,当然后续相关的市场反馈和报道鲜有出现,因为让消费者接受蟑螂这个事情本就是件困难的事,更何况还是用蟑螂做的食品。
从客观上讲,蟑螂乳品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据推测,1000只蟑螂才能产出100g乳液,并且加工较为繁琐,其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如果再没有新的功能加持,仅作为蛋白来源并不是一个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点,被"束之高阁"是迟早的事。
蟑螂奶可以说开辟了奶的新境界,作为一种资源保有量大、可持续发展性强的蛋白资源,蟑螂奶值得社会各界的追捧。虽然在追求新原料的初衷上各有"算盘",但具有可操作性才是发展的基础,更何况各个地区还有法规这一不可逾越的鸿沟,目前来说,蟑螂乳品是一个值得研究与开发的前景行业,抢滩"营销"还为时尚早。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