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编辑推荐 > 骨碎补的鉴定有了新方法

    2019-11-07 来源:食品加工在线 作者:ZMY
    药材的使用多出自民间应用,骨碎补在不同地区的归属也不尽相同,有些属于同质同物,有些属于不同物但同质,还有一些不仅是不同物,而且也不同质,但他们都被称为骨碎补,因此混淆物种较多,常见的有中华槲蕨、团叶槲蕨、川滇槲蕨、栎叶槲蕨、石莲姜槲蕨、毛槲蕨等,整体难以分辨。

      骨碎补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用于治疗骨折、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骨碎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在历代本草医书中均有记载,唐朝的《本草拾遗》就已经有了详细论述,书中记载:"骨碎补,本名猴姜,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再往前则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灸论》,骨碎补也收录于《中国药典》之中,主治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外治斑秃,白癜风。

      骨碎补市场混乱无序

      骨碎补虽然应用的历史较为久远,但依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从产地到顶层设计再到临床应用都有待完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民间应用历史久远,叫法不一

      药材的使用多出自民间应用,骨碎补在不同地区的归属也不尽相同,有些属于同质同物,有些属于不同物但同质,还有一些不仅是不同物,而且也不同质,但他们都被称为骨碎补,因此混淆物种较多,常见的有中华槲蕨、团叶槲蕨、川滇槲蕨、栎叶槲蕨、石莲姜槲蕨、毛槲蕨等,整体难以分辨。

      2、官方论证不完善

      关于骨碎补的归属问题,官方也一直在完善中,2000年版《中国药典》将中华槲蕨从基源物质中剔除,明确仅有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才是骨碎补。但在地方上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华槲蕨、秦岭槲蕨、崖姜蕨等也往往被认为是骨碎补的基源物质。

      3、资源缺乏导致的市场行为

      骨碎补主要以野生资源为主,随着野生资源的逐渐萎缩,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不断上涨。在市场需求的强烈刺激下,带有地方特质的骨碎补是弥补资源缺失的理想替代品,从而使市场的混乱度增加。

      科学的鉴定方法有助于解决溯源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合作开发的DNA分子鉴定方法将为骨碎补的鉴定插上"翅膀"。研究人员对七种蕨类植物的21个样本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发现,叶绿体基因组上存在多个碱基多态性较高的片段,以及设计通用引物,获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鉴别"骨碎补"的rbcL基因片段。进一步分析叶绿体基因组发现,槲蕨的叶绿体基因组上存在一些特异性的碱基插入/缺失位点区域,这些片段可用于开发特定序列扩增区域标记。通过设计基于槲蕨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方法筛选得到trnS-psb30、rbcL-accD、ndhB-trnR三个SCAR标记,SCAR标记只需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流即可实现"骨碎补"准确高效的鉴定。

      保健食品的常青树

      研究指出,骨碎补中含有的黄酮是其主要的功效成分,能够促进骨骼细胞增殖、分化和生长,具有显著的强骨作用,因此保健食品成为骨碎补应用的第二大领域。经查询,目前共计73款含有骨碎补的保健食品获批,虽然总量不大,但具有连续性,再考虑到物种混乱为审批带来的阻力,骨碎补可以说是保健食品中的"常青树"。

      高效的鉴定方法为掺假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解决了骨碎补最核心的问题。但仅有鉴别还不能解决问题,政策先行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措施。只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才能保证整个产业链条的成熟、稳定。

      参考来源:http://www.cas.cn/syky/201910/t20191023_4721222.shtml

    相关阅读
    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特色技术和原料解读

    日本作为全球功能性食品代表市场之一,其在产品开发、剂型创新和原料挖掘方面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个性化和高效营养需求的增加,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新颖的原料和独特的技术工艺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2025-09-12
    亚精胺与肠道菌群:激活健康的微观力量

    亚精胺是一类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毒 性低功效强,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线粒体代谢等功能。机体内亚精胺除外源膳食补充和细胞生物合成外,肠道菌群代谢也是亚精胺重要来源之一。而且亚精胺还可以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维持肠道稳态,在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