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价格坚挺的“小土豆”有望拉动大薯业
这几天,华北地区的用于淀粉加工的"小土豆"每吨高达700元以上(2018年同期,淀粉加工"小土豆"每吨为500元左右),淀粉含量在13%以上的大西洋、夏波蒂等品种更是高达近800元/吨。"小土豆"高昂的价格创近20年来的历史新高。
2016-2018这三年,是马铃薯行业最为惨淡的几年,有人形容这三年为马铃薯行业的冰河期。
农业一定会有周期,波峰波谷交替出现。马铃薯是重劳力、重资金的特殊农业,因此,很多人在波谷时已经没有力量(主要是现金流断裂,没有资金开展下一年的生产)等待波峰的出现。今年依然坚守在马铃薯田野中的"农田守望者们"寄望于"2019",希望这个秋季的丰收能带来金灿灿的收益。
果然,从8月底开始,华北地区"小土豆"的价格一路飙升,从最初的500元/吨涨到了目前的700元/吨。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小土豆"价高的主要因素有五方面。
一是今年华北地区病害及灾害天气少,马铃薯普遍亩产量较高,同时大薯率也高。往年亩产3吨的薯田至少有500斤左右的小薯(包括机械伤和畸形薯、青头薯),今年每亩的小薯只有200-300斤。
二是物流车减少,也抬高了价格。往年,秋季会有很多从内蒙古、山西发往京津唐地区的煤车,返回时这些车辆会顺道运输土豆。今年,受环保及70大庆道路管制影响,拉煤车骤然减少,土豆运输吃紧。
三是最近华北地区天气晴好,霜冻姗姗来迟,商品薯入库较多,地头的冻害薯极少。
四是今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下降,尤其华北区种植面积约减少了20%,淀粉加工原料薯紧俏,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五是从年初到8月份这一阶段马铃薯淀粉价格一直较高,淀粉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在秋季开产时,很多淀粉企业高价抢购原料,相互哄抬,导致淀粉加工原料小土豆价格高居不下。
与此同时,今年商品薯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期的高行情。8月中旬,陕西榆林地区鲜薯开始上市,好的产品地头价每斤在9毛以上,比往年要好很多,但这个行情并未持续多久,随着9月初河北及内蒙古坝上地区马铃薯大面积开圈收获,价格迅速跌到了每斤6毛5左右。最近一周商品薯价格又有回升,但力度依然不大。
9月底,宁夏、甘肃、青海等地马铃薯就会陆续上市,磨刀霍霍的淀粉企业就要开始一年最为忙碌的生产了。西北地区淀粉加工企业多,产能大,原料竞争更加激烈。有业内人士分析,西北地区的"小土豆"价格每吨会在800元以上,甚至有望达到1000元/吨。
"小土豆"的高价尽管给淀粉加工企业增加了原料采购的成本压力,让淀粉的销售利润更加式微,但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长远而论,依然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小土豆"的高价格会增加薯农的收益,带动他们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使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促使淀粉加工行业实现洗牌,逐渐迫使设备落后、产能低下、资金有限的小淀粉加工厂退出市场;,"小土豆"持续高价位运行也会带动商品薯市场价格,让久处"冰河期的马铃薯产业"快速回暖,使之走上良性发展、健康发展的道路。
文/土豆记者
作者简介:土豆记者,资深媒体人,自媒体大V,马铃薯产业的观察者、报道者。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