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农产品流通体系扶持加大 冷链物流还需补齐短板
冷链物流是指以冷冻工艺为基础、制冷技术为手段的物流活动,其目的在于使物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环节都能够处在规定的温度控制下,以保证物品的质量,并能够减少损耗。
根据某机构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可以达到50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农产品冷链物流潜力可谓巨大。并且随着消费升级、企业重视、政策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新风口”。
此外,电商在农产品行业的加持也将为冷链物流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490.7亿元,同比增长43.3%,今年1至6月,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774.3亿元,同比增长26.6%。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增长至8000亿元,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将会实现飞跃式增长。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迅速,但对比市场需求,还稍显不足。因此,完善冷链物流产业链来提高农产品流通率是目前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一。但冷链物流的建设成本高,制造企业难以独自承担。因此,建设、完善冷链物流还需政企合力。
首先是政策,我国政府曾多次强调要完善冷链保障,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于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提出了要降低流通企业成本费用,加大对国内不能生产、行业企业急需的高性能物流设备进口的支持力度,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多数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或内陆发达城市,不仅分布不均衡,设施的功能也不够完善。因此,制造企业也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和规划,使运输点与销售点之间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降低流通成本。
另外,相关制造企业还要加强智能设备的的研发和应用。例如自动分拣、新材料保温、绿色制冷、无人驾驶等技术和设备,它们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现有企业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升级食品安全等级,减少企业安全事故。
据悉,国内某大型物流公司通过对大数据和全链路信息流的运用,建立了分仓体系,提前规划分仓计划,减少中转环节、缩短配送路径,从而降低货品的损耗和商家物流运营成本,提升配送时效。
2018年中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达到15.7万辆,同比增长19%,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电商等冷链物流的快速兴起。
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与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2025亚洲天然及营养保健品展”(简称HNC健康营养展)已于2025年6月24至2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行。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