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误食中毒事件频发 采食野生蘑菇要知道这些常识
误食野生有毒蘑菇中毒事件频发,省食安办邀请专家举办专题科普活动,提醒大家——
采食野生蘑菇要知道这些常识
当前,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湖南省老百姓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频发。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报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办邀请专家举办“毒蘑菇”专题科普活动,教授大家采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识,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乱吃。
中毒事件频发
——家庭是主要场所,农村中老年是重点人群
“当前正是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峰期,要引起高度重视。”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梁进军介绍,根据省疾控中心监测,今年,我省误食有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宾馆饭店和单位食堂,其中,家庭为主要场所。在全省发生的88起中毒事件中,81起发生在家庭,10起中毒死亡事件全部发生在家庭。
“农村中老年是重点人群。” 梁进军说,农村中老年人缺少对剧毒蘑菇的鉴别能力,误食中毒的情况常有发生。如,如邵阳县、祁阳县、宁乡市均发生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据湖南师范大学真菌研究室的调查显示,在我省,有毒蘑菇种类达30多种,可产生7种不同的中毒症状类型。其中,80%以上的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是由误食鹅膏菌属的种类所引起,而灰花纹鹅膏菌和裂皮鹅膏为“罪魁祸首”,被业界称为“杀人狂魔”,其次是亚稀褶红菇。
注意五大误区
——长相普通和虫咬过的蘑菇不一定安全
野生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欢,民间曾流传了很多种鉴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这些方法并不科学。”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真菌研究室主任陈作红介绍,民间流传的鉴别方法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而鸡油菌、褶孔牛肝菌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用;而“长相平平”的灰花纹鹅膏菌则有剧毒。
误区二:长在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有些长在松林中的鹅膏菌、口蘑、红菇也是有毒蘑菇。
误区三:虫咬过的蘑菇无毒。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后同样会长虫。
误区四:用银器可试出毒蘑菇。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
误区五:高温煮熟就没有毒了。毒蘑菇的毒素稳定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无法消除毒性。
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凡是‘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蘑菇肯定有毒。”陈作红教授说,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穿鞋指有菌托,这类蘑菇千万不能采食。
中毒后如何就诊
——去大医院治疗,请专家鉴定有毒蘑菇种类
如何防止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加大宣传,让老百姓认识到有毒蘑菇的危害,不去采食。”陈作红教授说,在蘑菇生长旺季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告知广大百姓。
今年6月份,省食安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误食野生蘑菇和工业酒精中毒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加大宣传,紧盯集体聚餐单位、农贸市场、景区市场、农村集市、农家乐和餐馆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违法销售和加工野生蘑菇行为,严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餐桌,发生中毒事件。
“一旦误食有毒野生蘑菇要及时就诊。”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梁进军提醒,蘑菇种类不同,所含的毒素也不相同,很多有毒蘑菇的毒素会潜伏在体内,发作后还会出现反复,如果误食了有毒蘑菇,一定要及时到大医院就诊,并请菌类专家鉴定毒蘑菇种类,以便对症下药。
“用催吐(指使用各种方法,促进呕吐)的方法,将有毒蘑菇呕吐出来,也是有效的急救法。” 梁进军说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行业生产中为改善食品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根据用途分类,包括食用色素、营养强化剂、防腐剂、调味剂、增稠剂等。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脑力和体力持续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机体产生疲劳的机制目前的解释主要为能量物质水平降低、代谢产物的累积、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Ca2+代谢紊乱等。
当顶层出手的时候,“减肥”就不再是停留在嘴上的话题了,而是要切实的落到实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攀升至70.5%,儿童群体也将突破31.8%。“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出,将“减肥”这个私人话题正式升到了社会层面,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体现。
甘薯,又称红薯、甜薯、白薯、朱薯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多酚、黄酮、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矿物质等,是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高性价比的食物。
电解质水作为一种新兴的饮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在运动、高温、疾病等场景下,为人们提供了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便捷方式。然而,市场上电解质水产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困惑。本期,我们将从相关标准的角度,深入探讨电解质水的定义、分类、营养成分、标签标识等方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电解质水。
说到月见草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保健品柜台里那些金灿灿的胶囊,其实它是以食材身份登上人类餐桌的。近年来,食品科学家们重新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功能食品大会上,月见草油被评为“最 具开发潜力的新型食用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