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食品原材料 > 外媒称实验室“养殖肉”将带来饮食革新:没抗生素且更环保
一个行业对监管机构的监管感到很高兴可是很少见。3月7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以及美国农业部的联合公告对通过干细胞培养出的所谓“清洁肉”予以规范。目前,实验室生产的任何此类肉制品都还没有商业化。但就像《沃克斯》杂志指出的,此前一直为产品得到承认也因此会带来监管而祈求的美国企业现在可以使自己的肉制品同已经在赛道上启动的别的国家(荷兰、以色列、日本等)竞争了。
那么,人们是不是很快就可以在美国吃到实验室生产的肉了?畅销书《清洁肉》的作者保罗·夏皮罗表示,如果你几周前问我全球哪个地区会率先商业化“清洁肉”,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亚洲。但是,现在看很有可能美国会是个。这次的信号很重要,因为药管局和农业部的联合监管同样显示了对这个蓬勃发展行业的承认。而距离最早的试验出现不过不到6年时间。
2013年8月,个试管培育出的汉堡包在伦敦向国际媒体展示时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两名志愿者品尝了烤熟后的汉堡包。当时,有尖刻言论称其为“弗兰肯汉堡包”。由荷兰教授马克·波斯特在实验室通过干细胞培养。而这个试管肉制品重量140克,造价至少为33万美元。尽管如今它的生产成本已经大幅下降,这也还是太贵了:一家美国企业2016年制造的人造牛肉丸价格是1200美元。
夏皮罗认为,实验室培养的肉制品会给未来的食品行业带来革新性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预计到2050年市场近1000亿的肉制品消费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与生存构成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减少这种消费?这其实是个虚假的解决问题思路,没有考虑到美国和欧洲还要算上中国或者印度等新兴国家中大部分人爱吃肉的饮食习惯。素食者在人口中只是个零头(美国为2%到5%)。
那么,实验室制造的肉真的有它宣扬的那么清洁吗?从其他方面看,它对环境的影响是否真的耗能更少?夏皮罗拿出了哈佛大学的汉娜·图奥米斯托领衔的一份研究以作为证明。他保证说“清洁肉”是人们消费的方式,更有效、安全、对人和环境友好。
此外,他也指出,如今食品加工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自夸自己产品是无添加的。而清洁牛肉则不会充斥抗菌素,也没有任何感染风险。夏皮罗指出,诸如绿色或无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模式并没有改变多少人们的消费习惯。价格、口味和便利仍是当下消费者的黄金三原则。
那口味怎么样?夏皮罗曾经得到众多“清洁肉”制造者的邀请去尝试他们的产品。作为多年没吃过肉的素食者,他尝试了所有产品,包括鹅肝、牛肉丸、鱼肉丸、鸡块等。目前而言,大部分产品都是剁碎的。作为给动物带来痛苦的象征性食品的鹅肝,甚至在味道上要比其传统替代者要更优。因为实验室的鹅肝可以控制含铁量并降低血管数量。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