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食品原材料 > 中国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各地生产进展顺利
又是一年春耕忙
又是一年春耕农忙时。
“好粮要好种,我们选了小麦高产稳产品种‘华麦1168’,现在麦苗已经分了3个蘖,拔了2个节,整体苗情好过去年,只要后期田间管理跟得上,小麦亩产能突破1000斤。”正忙着小麦田管的湖北省襄阳市张家集镇何岗村村民康旭说。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从南到北,全国春耕生产一线都透着这样一个基调。
农谚讲:“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全国各地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不懈稳定粮食生产,春耕生产进展顺利。各地把春季农业生产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稳在加强田间管理,夺取夏粮丰收。
今年夏粮生产基础较好,冬小麦面积稳中略减,苗情长势总体正常、好于上年。冬季气温总体平稳,立春后光温水匹配较好,加之各地早抓早管,苗情进一步转化升级。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小麦返青一二类苗比例达86.6%,比越冬前提高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
稳在落实政策供给,确保春播面积。
国家完善稻谷小麦收购价格,发挥价格信号作用,今年小麦、稻谷收购价格保持稳定。加大财政投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中央财政今年安排8亿元病虫防治资金,突出支持麦稻主产区,重点支持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开展“一喷三防”。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今年中央财政支持农机深松整地1.4亿亩,争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达到400个。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
稳中有进,进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春耕生产中,各地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种植结构呈现调优态势。
看品种结构优化——水稻、小麦、玉米面积基本稳定,大豆、油料、蔬菜等作物面积增加。看区域结构优化——“镰刀弯”地区继续巩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生态脆弱地区积极调减高耗水和易感病作物。看品质结构优化——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稻谷、高蛋白大豆、双低油菜等面积增加。看产业结构优化——粮食作物订单生产面积增加,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实现提质增效、融合增效。
眼下,春耕备播工作扎实,农资供应充足。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春耕生产玉米、水稻、大豆种子供应量在70亿斤左右,能够满足生产用种需求;化肥总体供应充足。预计春耕期间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2200万台(套)以上,现已检修完成,正陆续投入春耕生产。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